第10部分(第3/4 頁)
在的貨物比未來的貨物價值更高。但是當我被確認有更豐富的商品流入,而且我的行為已經適應了這種情況,我就不再這樣做,我對現在和未來的估價必然是相等的。那麼未來“更多的”貨物將不再依賴於對現在物品的擁有。我們也可以將我們持有年金的人的例子擴充套件應用到這種情況。假定他至今每月都已經得到1000美元。然而現在,他被提供在每年末獲得20000美元代替先前的每月領取。那麼現在,直到第一年的分期付款到期為止,時間因素本身可能讓人感到很不高興。然而從收到這次付款之後,他將看到他的情況被改善了,而且他確實會按這年全部增加額為8000美元來估計他的改善程度,而不只是按其中的一部分估計。
同樣的論證也適用於節制因素,等待的必要性,等等。在這裡我請讀者特別參閱龐巴維克的說明。對我們來說,只需要精確地表達我們的觀點。也不能簡單地否定這種想象的存在。但是實際上它比所表現的外表要更復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本質和它的外在表現還沒有得到深入的分析。在這裡我們必須能夠把一種生產工具的創造過程從一旦把它創造出來而對它使用操作的過程中區分開來。不管在前者中節制的角色是什麼樣——我們將不得不反覆談到這一點,首先是在下一章討論儲蓄中——在後者中,等待的必要性肯定不會重新地出現在生產過程的每一次重複中。人們不需要“等待”經常性的收益,因為當人們需要它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得到它。在正常的迴圈流動中,人們不必定期地抵制即刻生產的誘惑,因為如果人們屈服,他的情況就會立即變得更壞。因此在不消耗收益源泉意義上不會發生節制的問題,因為根據我們的假定,除了勞動和土地之外沒有其他可以獲得收益的源泉了。最後,難道節制因素在正常的迴圈流動中不能起作用,因為如果它對生產工具的最初創造是必須的,那麼它在以後的正規產出中就必須得到補償?首先,在我們的進一步考察中將會發現,在對必要的生產要素的提供中,節制只起到非常次要的作用;具體地說,即新的生產方法的引用從整體上說並不需要有事先的貨物積累。其次,把節制看做是成本的一個獨立要素,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把同一個專案計算兩次,正如龐巴維克曾經表述的。無論等待的性質是什麼,它肯定不是我們在這裡所考慮的經濟過程的一個要素,因為一旦迴圈流動過程建立,在支出或者生產努力和需求的滿足之間就不會留下任何缺口。按照克拉克教授的結論性的描述,這兩者會自動地同時發生。
歸屬理論解釋了所有單個物品的價值。這裡只是補充說明一點,個別價值並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為條件的。這個規則唯一的例外存在於這樣的情況,即那種不能由另一種商品替代的商品,這種商品只有用這樣的生產資料:它們不能由其他生產資料替代,而且它們也不能被用在其他地方。這樣的例子是可以想象的,例如在由大自然直接提供的消費品的情況下,它們就可能發生,但它們只是一種可以忽略的例外。所有其他商品的數量及其價值都處在一種嚴格的相互關係中。這種關係是透過它們作為互補品的關係、交換使用的可能性以及替代關係所表達的。即使兩種商品只有一個共同的生產要素,它們的價值也仍然是相互聯絡的,因為兩種商品的數量,以及因此產生的價值,取決於這單一要素的配合,考慮到它們兩者共有的生產要素,它們將遵從等邊際效用規則。幾乎沒有必要指出:尤其是由勞動這一生產要素產生的生產關係,實際上包括了所有的商品。對每一種貨物的數量的決定,從而對其價值的決定,都受到所有其他貨物的價值的影響,所以只有考慮了這些價值之後,才能作出完全的解釋。因此我們可以說,每一種貨物的價值對每一個人形成一個價值體系,其中各個要素是相互依存的。
在給定環境條件下經濟生活的迴圈流轉(19)
在這個價值體系裡,一個人的整個經濟都被表現出來,包括涉及他的生活、他的觀點、他的生產方法、他的需求的所有關係,他的所有經濟組合。個人絕不會對這個價值體系中的所有部分同時意識到;相反,在任何時候,很大部分倒是處於意識範圍之外。而且,當他為自己的經濟行為作出決策時,他並沒有關注這個價值體系裡所表達的所有事實,而只是關注手頭現有的某些指標。在日常生活中,他根據一般的習慣和經驗採取行動,對每一種商品的每次使用,他都從貨物的價值開始,而這個價值是經驗告訴他的。但是這種經驗的結構和本質是由這個價值體系給定的。這種相互調整的價值,是透過個人一年一年地實現的。正如已經提到的,現在這個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