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他不制定具體的目標,但是給定的環境迫使他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做。當然給定的資料也可能發生變化,那麼他能多麼迅速,多麼成功地對變化做出反映,就取決於他的能力了。
然而執行任何工作都是這樣。他的行為並不是根據事情當前的條件,而更多的是根據某些象徵,他已經學會了要關注這些象徵,尤其是從他的顧客的需求中直接表現出來的趨勢。他一步一步地屈從於這些趨勢,所以通常只有次要的因素是他所不瞭解的。然而,從這方面考慮,就可以認為,只要個人在他自己的經濟行為中只根據已知的環境得出結論——這也確實是我們在這裡所研究的,是經濟學一直在研究的——那麼究竟是他們領導別人還是被領導就不重要了。前者的行為和後者的行為一樣都服從於同樣的規則。建立這種規則,並且表明在表面上是偶然的東西實際上是被嚴格定義的,這是經濟理論的一項根本任務。
因此,根據我們的假設,生產資料和生產過程一般沒有真正的領導者,或者更確切地說,真正的領導者是消費者。管理工商企業的人僅僅是執行由需要或需求以及給定的資料和生產方法為他們規定了的事情。個人只有在他們是消費者時,只有在他們表示需求時才會有影響。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個人確實都參與了生產管理,不僅是承擔企業領導責任的人,而且每一個人,特別是在最狹窄意義上所說的工人。除此之外,個人對生產的領導沒有其他任何意義。人們對過去支配經濟系統的資料是熟悉的,如果這些資料保持不變,那麼這個系統就會以同樣的方式繼續下去。人們對資料可能經歷的變化並不熟悉;但是從原則上講,個人會盡可能地追隨這些變化。他不會自發地改變任何東西;他只是改變那些環境已經正以自己的準則改變的東西;他排除資料與他的行為之間的差異,如果給定的條件發生變化,而人們仍然試圖繼續以同樣的方式行動,就會產生這種差異。當然任何個人都可能採取與我們的觀點所假設的完全不一樣的方式行動;但是隻要變化的產生僅僅來源於客觀壓力的需要,那麼經濟系統中的任何創造性的角色都不存在。如果每個人的行為方式不一樣,那麼就會出現實質上不同的現象,這是我們將要看到的。但我們在這裡僅僅是想要說明經濟事實的內在邏輯。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在給定環境條件下經濟生活的迴圈流轉(11)
根據我們的假設也可以推斷出:勞動的數量決定於給定的環境。這裡我們要附加考慮一個先前留下沒有回答的問題,即在任何時候勞動供給量的大小。很顯然,一定數量的人做多少工作,這不是在一開始就嚴格確定的。如果我們暫且假定,所有僱傭個體的勞動的最佳可能性是已知的,從而就有著這種僱傭的嚴格確定的尺度,於是在這個尺度上的每一點,每一種具體勞動的僱傭的預期效用就可以與伴隨著僱傭產生的非效用相比較。來自於日常生活的眾多的聲音提醒我們,涉及我們日用麵包的勞動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人們只有在不得已時才去承擔,並且只要有可能人們就會將其扔掉。這裡明確地顯示了一個工人將要完成的工作量。在每一個工作日的開始,這種比較自然總是有利於所要承擔的工作的完成。然而,如果你在想要的滿足上前進得越遠,對工作的動力下降得就越多,同時,它所比較的數量,就是勞動的非效用,就會增加;因此這種比較逐漸變得越來越不利於工作的繼續,直到對每個工人來說,當勞動所逐漸增加的效用與逐漸增加的非效用達到彼此平衡這一時刻到來為止。當然,這兩種力量的強度因人而異,也因國別而異。在這些差異中,存在一個本質的說明因素來說明個人歷史和國家歷史的形成。但是理論原則的實質並不受它們的干擾。
因此,勞動和土地的服務只是生產力量。衡量任一質量的勞動的數量肯定是存在困難的,但這是可以辦到的,就像我們在原則上對土地的服務規定某種物質上的衡量不會有困難一樣,而不管在實際上這件事可能是多麼複雜。那麼,如果只有一種生產要素,比如,如果一種質量的勞動能生產所有的貨物——並且透過假定所有自然所賦予的東西為自由品,那麼對它們來說就不會產生經濟行為的問題,這種假定是可以設想的——或者如果兩種生產要素分別起作用,因而每一種都只為自己生產不同的產品,那麼這種衡量就是從事實踐的人為了他自己的經濟計劃所必須的。
例如,如果某種確定價值的消費品的生產需要三個單位的勞動,而另一個同樣價值的消費品需要兩單位的勞動,那麼這個生產者的行為將是確定的了。然而實際上,情況並不是這樣。事實上,各種生產要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