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彩案例,同時鴨鵝之爭改變了羽絨行業的產業格局,帶動了整個以鵝絨為突破口的產業鏈發展。 謀局羽絨 2000年保暖內衣一役,北極絨等依然站著的保暖內衣大佬們回首戰場,除了唏噓之外,就只剩下反思了,多大的池子養多大的魚,能盛下的條數也就屈指可數那幾家;與其在一個池子裡拼得你死我活,還不如再開闢一個更大的綠洲。 作為溫暖產業的一個分支,保暖內衣市場在北極絨等幾家企業的共同培育和開發下,已經迅速進入成熟期,在這種情形下,“北極絨品牌就做一個產品太虧了”,北極絨董事長吳一鳴分析道,“如果把北極絨這個品牌放在溫暖產業的這個大的背景下來做,機會還是有的是”。這時,包括北極絨在內的諸多保暖內衣廠家幾乎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羽絨服。 我國羽絨服適銷地區共有20多個省市,適銷成年人群可達4億人口以上。雖然經過20多年的發展,但中國羽絨行業尚不成熟,個性化和市場化遠遠不夠,該行業有較高的利潤空間。 據中華全國資訊中心統計,全國重點大商場1996年羽絨服銷售比1995年增長,1997年比1996年增長;1998年比1997年增長,1999年比1998年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60億元。羽絨服經過多年的培養業已成為人們冬季的首選服裝,整體市場容量不斷平穩增長。 不但如此,國內羽絨服市場增長潛力同樣驚人。有關資料顯示,日本羽絨製品的普及率為70%、美國45%、加拿大35%、法國35%,而我國僅僅為4%。如果要達到20%的普及率,還有16%的差;羽絨製品4%的普及率走過了20年,這16%的潛力意味著還有近2億件的需求空間。2000年全國內銷羽絨製品生產總量2700萬件,只佔13億全國人口需求量的2%。 十幾年來,羽絨企業普遍盈利,市場容量不斷擴容,業內的人自稱“不用抬頭、悶著頭就能賺錢”。 而就是這個令人垂涎的市場,卻一直保持著“一隻狼領著一群羊”的平穩格局,狼已經足夠的強大,甚至可以放言“我把自己做好,把我這個行業領導起來,大家吃一點飯”,羊們也都認了,所以多年來羽絨市場始終波瀾不驚,沒有攪動起什麼大得浪花。 從1997年、1998年、1999年,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對全國重點大商場羽絨服銷售品牌監測可以看出,波司登、美爾姿、鴨鴨三個品牌的市場綜合佔有率分別為、和,而其他7個品牌的市場綜合佔有率之和僅為20%左右。尤其是波司登1997年、1998年、1999年分別以、和26%的市場綜合佔有率遙遙領先。 到了2000年時候,羽絨行業“一隻狼領著一群羊”的品牌集中現象就更加突出了。2000年度全國羽絨服市場前十名品牌中,波司登以的市場綜合佔有率和的市場銷售份額連續六年保持羽絨服行業第一的地位。波司登品牌的擁有者江蘇康博集團除了波司登之外,定位於中低檔的品牌“雪中飛”自1997年建立以來,到1999年升至第6位,而2000年年度銷售份額已經躍居第2位。據統計,江蘇康博旗下的“波司登”、“雪中飛”兩個品牌的成功,2000年度實現銷售收入億元,利稅達億元。 按國際慣例說法,30%市場佔有率就等於壟斷,因為其他2000多家企業瓜分70%左右的市場,平均佔有率僅為不到%。據悉,第二名市場佔有率不足10%。 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了作為龍頭企業品牌運作的成功,同時也反映了其他品牌在運作過程中的應對乏力,也就為後來者提供了生動的反面教材。 北極絨方面分析認為,從市場操作來看,保暖內衣和羽絨服幾乎都是春、夏兩季蟄伏作局,秋季下水撒網,冬季坐收漁利。羽絨服的銷售季節性很強,有“四季生產一季銷售”的說法,銷售量與天氣的寒冷程度呈正相關關係。從1997年、1998年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對全國大商場的銷量統計曲線可以看出,羽絨產品季節性變化規律明顯,銷售從當年10月份進入冬季起趨升,來年春節前後達到最高峰,之後從快進入春季起下降,7月份達到谷底,銷售量萎縮到最低。每年3月至9月份是銷售淡季,10月到來年2月為銷售旺季。 從營銷渠道而言,保暖內衣和羽絨服兩者幾乎也可以走同一個通路。從羽絨行業買方侃價實力而言,羽絨服產品是面對單一的消費者,單價就幾百塊錢,轉換成本比較低,侃價實力不強,另外渠道後向整合的現實威脅非常小。 從產業鏈的另外一頭來看,羽絨供方的侃價實力同樣也不強。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羽絨毛加工廠全國有2800家,羽絨毛原料88000噸,供應量充足而幾乎沒有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