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53�2%45朝陽路興隆家園110001680052�7%46六里橋橙色年代130001980052�3%47崇文門新怡家園220003325051�1%48望京寶星國際110001650050�0%49朝陽門內海晟名苑200003000050�0%50來廣營麗高王府20000300005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深圳“斷供風波”:成為救市導火索
2008年,斷供這個詞,很多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但說到美國的次貸危機,大家都知道,它的導火索就是大量貸款人還不了房貸,結果銀行壞賬劇增,次貸危機讓全世界談虎色變,越來越多的購房者斷供,不由得使人擔心,這會不會對銀行帶來衝擊?
亂花迷人眼;從千億個斷供新聞的神秘出籠,從銀行變相放鬆二套房政策被曝光,到梅隴鎮、澳城等樓盤業主與開發商的訴訟糾紛逐漸升級……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產市場確實已經險相環生,危如累卵。
《斷供已過千億,次貸危機浮現》的作者“風語”稱,瞭解到深圳某銀行支行形成千宗共計約15億元的房貸壞賬,據此推斷該行深圳壞賬約200億元,而深圳各家銀行以同一壞賬水平估算,總計房貸壞賬金額已達1000億元。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7月14日,中央電視臺對深圳斷供風波進行較為全面的報道,這一報道也讓深圳斷供風波走進全國公眾的視野。透過媒體的傳播效應,深圳“斷供門”成為全民的話題,由此引發的救市呼聲越來越高。
7月20日,深圳寶安碧水龍庭68位業主作出決定:集體斷供。一時間各大媒體紛紛跟進。深圳斷供案已演變成“潮”,並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與越來越高的救市呼聲配合得天衣無縫。
至此,媒體的視角開始轉向深圳斷供風波的背後。而據《東方早報》報道,國務院派出一支調研小組專程赴深圳調研,主要針對當地房地產市場以及對銀行業可能產生的風險等問題進行針對性調查。
2008年11月27日,兩起涉及斷供的案件分別在深圳市中院和寶安區法院審理,一例是南山的樓盤漾日灣畔,業主潘先生因斷供超過10個月,被某銀行支行告上法庭;另一例是在“斷供風波”中被列入焦點樓盤的碧水龍庭,不過這次則是業主投訴開發商擅自改變規劃,背後仍難免有斷供的動機。四五個月之後才進入司法程式的這兩起案件也再次顯示:斷供現象並沒有因為輿論的淡忘而消失,反而在樓價持續走低、股市低迷以及金融海嘯的持續打擊之下,仍在繼續發酵。
斷供案件區域還不侷限於深圳,在房價一路高漲時,深圳周邊的東莞、惠州、中山同樣成為投資客的戰場。眼界再稍放寬一些,涉嫌步深圳後塵的城市還真不少:廣州、武漢、長沙、成都……這兩年房價上漲比較快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現降價。而地產界更是哀鴻一片:王石一邊忙著為“捐款門”善後,一邊還要忙著為帶頭降價的事善後;任志強則說銀行會先死,給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施加壓力;更多的開發商則為了延續隨時可能斷裂的資金鍊坐臥不寧。媒體更是拿出一貫的大廚手藝,哪裡熱鬧哪裡湊。
政府也很納悶:房價上漲過快,不僅僅是CPI的問題,還是社會穩定的問題,好不容易房價回落了,CPI還沒怎麼顯出效果,GDP的問題又露出了端倪。從媒體報道看,高層也彷徨:2008年7月初監管部門剛剛印發了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貸款管理的通知,再次收緊對房地產專案的信貸支援政策,過兩天銀監會主席又表示,要滿足正常合理的房地產信貸需求。
儘管深圳斷供事件已經從風聲突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