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早可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其間,數度周折,及至今日推出,就有了形勢所迫的味道,所幸的是,該指導意見的規格提高到了國家層面,“長三角一體化”概念首次正式進入中央檔案。
不過,對這個旨在加快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促進這一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檔案,是否真的能如媒體所言“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否真能“對長三角的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我們拭目以待。
首先,配套政策是關鍵。指導意見既然提高到了國家層面,應該會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出臺,對於長三角迫在眉睫的產業調整和升級的相關政策,相信是個棘手的難題,此前廣東省政府出臺政策硬性引導產業升級轉移,不但收效甚微,甚至加速了企業的倒閉。政府如何在市場化層面順勢而為,幫助企業順利實現產業調整轉移,是該指導意見是否能從紙上走向實際的關鍵所在。
其次,政策的可執行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長江三角洲經濟圈與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不同,前者分屬2省16個城市,區域內條塊分割,各種利益錯綜複雜,有利益就有競爭,顯著的例子就有上海和蘇州引進外資之爭,蘇州與無錫的國際機場之爭等。
大處說,就是上海和江浙2省的關係如何定位,小處說,區域內16個城市就各有各的利益所在,如何平衡各方關係、構建共贏格局將直接制約“長三角一體化”概念的實現。
長期以來,“長三角一體化”難以推進的癥結就是利益因素,“無利益的可以談,涉及利益的就沒法談;遠景可以談,但當下問題沒法談。”參與編制長三角區域規劃工作的上海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鬱鴻勝這樣總結地方政府之間的工作協調狀況。近年來,取得長足進展的旅遊一體化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大家都能從中獲利。
而在區域間關係定位上,上海在2007年調整定位,由以往的競爭關係調整為服務長三角,並且把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班的一部分逐步調整回虹橋機場,並且依託虹橋機場建設長三角交通樞紐,為長三角一體化開了好頭。但要深入化解和平衡各方利益,真正構建共贏格局,任重而道遠。
最後,誰來主導這場變革也將是成敗攸關之舉,由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組建第三方協調機構還是區域內推選領袖?
2007年時,就有中國香港的媒體稱,長三角將由獨樂樂轉為眾樂樂,說的其實就是政府主導的重要性。
“一體化”不是一樣化,每個城市和地區還是有著自己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職,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實現,不論採取何種形式主導變革,其核心是根據政策制訂規則,並且形成有效的機制完善和執行規則,這樣才能從務虛轉為務實,“長三角一體化”的概念也才能早日發揮作用。
指導意見指出,長江三角洲區域的一體化發展,要促進區域協調和城鄉統籌發展;強化服務和輻射功能,充分發揮對周邊地區、長江流域及其他地區的帶動作用;不僅僅是出於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更揹負著帶動全國經濟發展的使命。
從這個角度看,長三角的一體化發展更是一項國家戰略。早一日實施,早一天成功,關乎國際民生,這次國務院主導的“長三角一體化”絕不能“光打雷不下雨”。究竟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新瓶裝舊酒,“炒作法則”行不通
“實際情況往往與媒體宣傳的相反”,這是營銷大師阿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二人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所總結的營銷規律和法則中的“炒作法則”。
在他們的研究中,那些大張旗鼓耗費巨資地宣稱將改變世界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無一例外地成為媒體宣傳非常成功但營銷最終失敗的例子;而那些被媒體大肆報道高調宣揚的關於未來趨勢的種種預言,也最終被證實不過是一場場熱門的炒作。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我們能預測的只是那些已經開始了的變革。
“捕捉公眾的想象力與變革市場迥然不同。”雖然“並不是每一個被過分炒作的產品都不是事實”,“但是,總的來說炒作就是炒作,真正的革命並不是正午的吹號*,也不會出現在晚間6點的新聞報道中。真正的革命會在午夜悄無聲息地到來”。
雖然營銷大師們關於“炒作法則”的定義站在相當的高度和時間跨度內,不過,其揭示的內涵和規律依然給我們日常的營銷和決策以重要的啟示和幫助。20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新民晚報》就曾發起一項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