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奪,曾國藩已顧不得了。新提拔上來的大部分將領只能勉強認識幾個字,但他們打仗勇敢不怕死,能攻城拔寨。曾國藩起用鮑超和朱洪章就是一個訊號——鮑超曾是湖南黑社會組織“哥老會”的頭目,他大字不識,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他打起仗來剽悍無比;朱洪章也是如此,幾乎沒讀什麼書,行伍出身,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
到了1859年之後,湘軍與太平軍進入了全面交鋒階段。1859年冬,江南大營的清軍對金陵的包圍趨緊,進攻猛烈,金陵險象環生。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像一個救火隊員一樣,風馳電掣地從浦口趕回金陵。這個燒炭工出身、身經百戰的將領向洪秀全建議集中兵力全力殲滅江南大營,以消除金陵的心腹之患。商議的結果,是照搬了當年“圍魏救趙”的方式——李秀成先虛張聲勢全力進攻杭州,浙江巡撫羅遵殿文人出身,不擅布兵,下令兵士死守。各路救援的清軍畏葸避戰,進展緩慢,到達杭州附近後,見太平軍勢大,謊稱道路不通,遠遁躲避。李秀成一舉攻下了杭州,浙江巡撫羅遵殿戰死。聽聞杭州被攻佔,咸豐憂憤至極,下詔催促江南大營的和春、張國樑派兵去救。在這種情況下,江南大營慌了神,連忙調集主力趕赴浙江。李秀成知曉江南大營兵馬調動的訊息後,立即從杭州殺了一個“回馬槍”,與陳玉成聯手,兵分五路,直撲金陵城下。具體安排是:陳玉成自全椒南下渡江,經江寧鎮殺向板橋;李秀成從溧陽、句容直殺向淳化鎮、紫金山;李世賢自常州、金坊殺向金陵北門;楊輔清自高淳殺往秣陵關、雨花臺;劉官芳自溧陽趨往高橋門。
第七章 脫胎換骨(2)
1860年5月5日,李秀成、陳玉成的十萬兵馬突然出現在清軍江南大營前,只有數萬人的江南大營潰不成軍,太平軍一上午就殲滅清軍一萬餘人。江南大營統帥和春、張國樑等敗逃江蘇丹陽。李秀成緊追不捨,指揮太平軍全力攻克丹陽,擊斃江南大營幫辦張國樑。兩江總督何桂清逃往上海;和春繼續敗逃到蘇州城郊之後,又驚又怕,自縊身亡。李秀成一直追到上海城下。6月2日,李秀成又會合李世賢軍攻佔蘇州,清江蘇巡撫徐有壬戰死。這一次太平軍大獲全勝,不僅順利地解除了金陵之圍,而且使東南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清軍經營了很多年的局面一下子逆轉。
太平軍攻打江南大營之時,曾國藩的湘軍大營正駐紮在安徽宿松縣,全力準備安慶戰役。所部萬餘,分佈在潛山、太湖、宿松一帶;李續宜近一萬人,也駐紮在桐城西南,掩護包圍安慶的曾國荃部。小小的皖西,一下子聚集了這麼多兵馬,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一片,人喧馬嘶,雞犬不寧。江南大營被攻破的訊息傳來之時,曾國藩正和部下們在宿松羅家祠堂悼念戰死的浙江巡撫羅遵殿。羅遵殿是安徽宿松人,也是胡林翼的好友,前一年,他先從湖北藩司的位置上調任福建巡撫,數月後,又調任浙江巡撫。沒想到此番調動,竟遭此噩運。羅遵殿的靈堂一派肅殺氣象,高高懸掛的輓聯由曾國藩親筆題寫:“孤軍斷外援,差同許遠城中事;萬馬迎忠骨,新自嶽王墳畔來。”現在,江南大營二次被破的訊息,無疑雪上加霜,在曾國藩看來,這樣的錯誤完全不應該犯下,綠營是朝廷的正規軍,無論是裝備還是籌餉上,都遠遠超過湘軍,更何況朝廷對於綠營一直很重視,要錢給錢,要人給人。這樣的失敗,明顯是因為指揮失誤、官兵怕死造成的。江南大營一破,太平軍必定會重新集結人馬,將主攻目標對準南京上游。這意味著湘軍的壓力會繼續增大,湘軍弟兄們會因此加倍犧牲。
弔唁之後,曾國藩會同胡林翼等湘軍高階將領在宿松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是一次具有非凡意義的會議。曾國藩和眾將領在分析了軍事形勢之後,堅信戰爭的最終勝利一定屬於湘軍。而且,綠營一敗,朝廷肯定會重用漢臣,形勢將會有根本性的轉機。在此之前,湘軍在長江中游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後,雖然受到朝廷的重用,但湘軍畢竟是“體制外的軍隊”,始終沒有納入最可依賴的圈子。曾國藩知道朝廷的真實想法,那就是:讓湘軍在長江中游與太平軍鏖戰拼消耗,而讓綠營在金陵地區集結,這樣,硬仗由湘軍來打,勝利果實則由綠營來摘取。但朝廷沒有料到的是,民兵部隊湘軍越打越強,逐漸佔了優勢;正規軍綠營卻屢戰屢敗,不堪一擊。江南、江北大營連續被攻破,特別是這一次江南大營慘敗,朝廷肯定會調整有關政策——半月以後,湘軍大營收到訊息,對於江南大營被破事件,咸豐非常憤怒,下旨將逃到上海的何桂清革職逮問;軍機大臣彭蘊章革職。聽到這樣的訊息,曾國藩稍稍愉快一些,何桂清一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