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第3/4 頁)
蒲坂之戰的成敗。由於臨晉關原先處於魏國的內部,最近的一次大戰,也要追溯到曹操和馬超為爭奪關中而在蒲坂津打的那一仗了,屈指算算,也是五十年多年前的事了,臨晉關的戰略地位下降,自然就不再受到重視,關城殘破,無兵駐守,除了往來的商旅熙熙攘攘,渡口兩岸熱鬧非凡之外,臨晉關再也無一點雄關險隘的模樣了。(未完待續。)
第661章 出師不利
修繕臨晉關是黃崇到達蒲坂津之後的首要大事,不過好在並不需要他親自動手,馮翊郡太守賈遠調來了大批的民夫做徭役,擔土運石,幫助黃崇將臨晉關修築完成。
第二項的工程就是黃河堤壩,黃河穿行於秦晉峽谷之間,水流湍急,兩岸山峰怒峙,適合渡河的渡口並不多,也只有蒲坂津等少數幾個點可以橫渡,所以歷史上在很長的一短時間內,蒲坂津都是作為秦晉之間的咽喉通道。
僅僅修築臨晉關是遠遠不夠的,想要拒敵於西岸,就必須將黃河沿線的防禦工事修築起來,黃崇利用大批的民夫,在黃河西岸大肆修建工事,加高堤壩,將幾十裡的黃河大堤修葺一新。
在防禦工事,黃崇認為自己已經做提盡善盡美了,唯一欠缺的,就是兵力的不足,他手頭只有一萬來人,既然扼守臨晉關,又要駐防黃河大堤,明顯地是捉襟見肘。而據斥侯的稟報,晉軍在黃河東岸至少集結了五萬軍隊,一比五的懸殊兵力對比,也著實讓黃崇隱隱地有些擔憂。
不過好在長安方面還是派來了援兵,牽弘親自率領右軍隴西營前來增援,雖然只有五千人,但這無異於是雪中送炭,黃崇的信心陡然地增加了。
按理說,春汛期黃河水量暴漲,並不是合適的渡河時機,但胡奮不願等待,晉軍三路人馬攻打關中,誰先進入關中那便是首功一件,胡奮顯然不願落到羊祜和杜預的後面,而且武關那邊傳來訊息,杜預已經是率先發起了攻擊,這分明是杜預想搶功的節奏,胡奮自然不甘人後,一支蒲津關之後,馬上就開始籌備渡河事宜。
沒有戰船,胡奮只能是網羅黃河沿線的商船和漁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黃河沿岸的人家不少都是以打漁為生,但漁船可是漁家的命根子,沒有願意捐出來。胡奮一聽勃然大怒,大罵該死的刁民,派出兵士進行強奪,起初漁家激烈地反抗過,但在晉軍的血腥鎮壓之下,最終還是選擇了屈服。
很快地,胡奮便收集到了上千條的船,不過這些船大小不等,大船可以容納上百人,小船隻能乘坐三五人,而且由於收集到的船隻以漁船為主,所以小船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上千條的船隻貌似不少,但運力有限,最多也只能搭載萬數人橫渡。
儘管有人提議等黃河春訊結束之後再渡河,畢竟現在黃河氾濫,並不是渡河的最好時機。
由於冰雪消融帶來的河水暴漲,常發生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所以春汛也叫桃花汛,由於去年黃河流域積雪很深,所以今春的黃河水量是往年的數倍,河水渾濁湍急,確實不利於渡河。
但躊躇滿志的胡奮根本就聽不進這些意見,在他看來,黃河水量增加一點並不是什麼天大的難題,如果搶先一步佔領臨晉關登上關中的土地,才是最重要的,根據先前的情報,臨晉關只有一萬多的守軍,這無疑是最利好的訊息,胡奮決意立刻開始渡河,不給蜀軍任何喘息的機會。
黃河上的船隻和長江上的船隻不同,長江上的船大多是以風帆為動力,江寬水深,利用風力,可以省下無數的人力,但黃河上不同,河道較窄,水流湍急,無論是漓渡船還是漁船,大多采用槳櫓,用人力來划船。
千舟競渡,場面也是蔚為壯觀的,晉軍選擇下水的地點,並非是蒲坂津渡口,而是上游五里之外,由於黃河的河水湍急,想把上岸的地點確定在臨晉關渡口上,直線橫渡肯定是不行的,選擇在上游五里處下水,順流而下,便可以斜切到對岸去。
胡奮站東岸上,對岸的臨晉關清晰可見,滔滔地河水洶湧地奔騰著,有著一瀉千里的架式,在這個黃河氾濫的季節選擇來渡河,確實不是一個明智的事,但胡奮主意已定,就是八匹馬也拉他不回,他沉著地下達了渡河的命令。
一艘艘的渡船滿載著晉軍士兵,離開了東岸,晉兵拼命地划著船槳,向著對岸駛去。
渾濁的黃河水咆哮著,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南流淌著,在這浩大的自然之力面前,想要逆水行舟,本來就是一件極難的之事,必須要求槳手拼盡全力地划槳,才能使渡船有一條划向對岸的航線,稍有鬆懈,就有可能被黃河水裹挾著衝向下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