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其它文物保護點15處。
古資中有“三山、六宮、九廟、四觀、八景”;現境內的重龍山、蘸台山、白雲山、白雲湖、龍江湖等奇山秀水,都是旅遊攬勝的好地方。摩岩石刻,巧奪天工;千年古剎,莊嚴靜穆。古北崖、御河溝、羅漢洞、寧國寺、永慶寺、甘露寺等諸多名勝古蹟聞名遐爾。
國畫大師張大千對家鄉美景情有獨鍾,欣然繪成《資州八勝圖》:倒掛琵琶、重龍曉靄、滴水彈琴、百步雲梯、三峰毓秀、珠江夜月、古渡春波、麥田雲浪。
資中塔羅科血橙榮獲國家金獎,“冬尖”為四川四大名醃菜之一,球溪河鯰魚享譽全國,為資中一絕。
資中名士輩出,孔子的老師萇弘、西漢辭賦家王褒、唐朝經學家李鼎祚、宋朝狀元趙逵、南宋宰相趙雄、清末狀元駱成驤,當代著家林如稷、李薰風、鄭拾風皆出生於資中。張大千、喻培倫、曹荻秋、範長江等世紀名流均曾求學於此。
萇弘,字叔(約公元前575-492年),周敬王大臣劉文公屬下大夫。據《莊子。外物篇》記載:萇弘是蜀人,他被殺之後,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後而血化為碧。成語“碧血丹心”即由此而來。資中人為了緬懷這位傑出的歷史人物,在北門外建了座“萇弘故里”的石牌坊,褒揚忠烈。
萇弘博學多才,知天文、識氣象、精音律、通曆法。孔子久仰其才,專門造訪萇弘,對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而虛心求教。
對於萇弘之博學施教,孔子稱謝不迭,並於次年前往齊國,聆聽了韶樂演奏,樂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與萇弘的會晤,史稱“訪弘問樂”。
眾所周知,文廟內的孔子塑像都是端然高坐,但唯獨資中卻是塑的一尊站像,是何緣故?緣於萇弘乃孔子之師,孔子畢生提倡尊師重道,在老師的家鄉這一特殊環境裡,自然要身體力行,站而不坐。這就是久負盛名的“資中孔子站像”之謎。
自宋代以來,資中有狀元2名,進士217名,舉人460名,當代散佈於世界各地的資中籍高階人才超過1000人。可謂人傑地靈。
趙逵狀元,生於南宋初年,主張抗金,拒秦檜收買,受秦檜打擊。趙逵文章雄健,高宗稱其文似蘇軾,稱之為“小東坡。”
駱成驤狀元,1895年經殿試為清代四川惟一的狀元,一生不求高官厚祿,清廉自守,是四川大學創辦人之一。有“窮狀元”之稱。
孔子的尊師重道和歷代學子的學習精神可以激勵當代青年學生立志成才,發奮苦讀,引來廣大莘莘學子的學習考察,使之成為尊師聖地和儒家文化傳播中心。
智詵禪師:四川資州人,早年師事玄奘法師,被武則天謂之為“實話和尚”,並將達摩祖師傳下來的木棉袈裟恩賜於他。按照禪宗“衣為法信,法是衣宗,衣法相傳,更無別付,非衣不宏於法,非法不授於衣”的“祖訓”,智詵禪師被推舉為“保唐禪派”開山祖師。
無相禪師是新羅國人(朝鮮古國名),俗姓金,為該國國王的第三個兒子,於開元十六年(728年)來到中國,受到玄宗皇帝的接見,在資中寧國寺,潛心研究智詵禪師學說真義,大力傳播智詵禪法,創立了淨眾宗,還先後修建了菩提寺和大慈寺。
中華美食古城東
銀鞍寶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
笑入資河酒肆中
資中璀璨的人文歷史也滋養了川菜菜系的重要分支——“資川幫”。
“資川派”的形成至遲要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孝宗時期,當時的資中籍宰相趙雄是個全國聞名的美食家,他晚年回到家鄉主持州政,便將京都的烹飪技藝也帶回了家鄉。形成“資川幫”。
迄至清末民初,資中的飲食文化在狀元駱成驤和寓居資州的清宮御廚太監王龕師的影響下,又有新的發展和創新。在駱、王二人的影響之下,資中的小吃也特別的豐富多彩,並且很有特色,如炒米糖開水、馬屁包、五香牛肉乾、雞湯飯、蘇鍋魁、趙瓜子、譚鴨子、羅水粉、周蒸籠、嚴湯圓、陳泡粑、駝子水餃、蟹黃包子、擔擔麵等,不下三十種。
在美食城230畝範圍規劃了水街、啤酒廣場、鯰魚村、時尚“吧街”等餐飲休閒專案。
資子河邊煙水綠
新雨重龍游人聚
古城東向多酒家
醉飲君子山莊宿
接待中心是古城旅遊配套專案,安排在美食城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