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更新原創性原則:街巷的改造,新空間的引入,建築的更新必須統一風貌,其尺度、質感、比例關係、材料、色彩必須與地方傳統建築、歷史文化協調一致,不能簡單仿造,注重藝術原創。
新農村建設,大勢所趨,商機無限。
縣城是新農村建設的支點,文化旅遊更是新農村建設的朝陽產業。資中磐石古城生逢其時。
資中是中國文物古蹟儲存最完好,旅遊資源最集中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打造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具有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目前,僅重龍山景區年接待人數已經超過30萬人次。
資中地處成渝特大城市圈旅遊環線黃金位置,具有現代旅遊的交通人氣優勢。
資中是四川有名的丘林大縣、人口大縣,總人口132萬,城市人口20萬,2005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4億,儲蓄餘額40多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4億。房地產市場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因此,資中磐石古城開發具有最基本的本地市場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作後盾。
據調查,80%的資中人也希望節假日、星期天外出休閒,但83%的人感到無處可去。資中餐飲休閒消費意願高達1億元左右,而實際被消費掉的不足3000萬元,有多達7000萬元的市場未被佔領。市場的強勁需求,為磐石古城的餐飲、休閒經營提供了保障。
同時,資中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心以古城建設為突破口,拉動城市形象整體提升,徹底改善居民現在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搭建輻射力、號召力、形象力強大的助推平臺。
資中古城策劃後記
“洪顧問”在全國著名學者打堆堆的地方,要接策劃業務是非常難的,有位房地產公司總經理給我開玩笑,說:“我們嘛,瞭解你,喊點活路兒給你做;在外頭,你連初級職稱都沒有,還是個‘五大生’,用你的話說,你連講師都沒有見過,憑什麼把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的攤攤交給你玩?”
所以這次資中1374畝的古城規劃策劃交給我,的確是莫大的榮耀。獲得這個機會盡管沒有賺到錢,但我還是要感謝資中縣委領導班子,特別是我的中學同學,原資中縣委副書記曹雄。我們差不多20多年沒有見了,突然他給我來個電話,說是資中古城要進行保護性開發,需要大師把脈,希望我去給他們班子成員談談。
可能是運氣來了,就像幾年前劉永好請我策劃推廣38萬平方米,幾十億規模的錦官新城一樣,這次規模更大,責任也更大,因為是承包性的,一攬子的,是商業合作,不是“打工”。
曹書記曾經是我鄰鄉的少年副鄉長,20多歲當鄉長,30來往歲當處長、組織部長,後來又作了縣委副書記,比我得志得多。
學生時代,同學們是瞭解我的,就像語文老師呂方傑說的“濃厚鄉土味,像個孩子,字寫得好,文章寫得好,成績好”,內江廣播電臺“百裡挑一”聘請我作採編,曹同學也是知道的,後來在劉永好、曾雁鳴手下當過“軍師”就是間接瞭解了。曹書記及資中縣委給我機會,實際上也是給縣上機會。我相信資中古城在新一屆縣委的領導下一定能建成中國最優秀的古城之一。
為中國農業喝彩!
為中國農業喝彩!
——圈點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
2008年7月,我受四川三農新聞網執行副總編夏茂委託,以四川三農新聞網主編的身份接手中共四川省委農辦相關策劃撰稿工作。其中一項是“為天府農業喝彩”,旨在總結四川農業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加之作為農村幹部一直十分關心我的父老鄉親的命運,因此對農業有一些見解,現將有關心得與讀者分享。
2008年,我們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這三十年,是中國農民從飢餓走向溫飽,並逐步邁向小康的三十年,是中國農業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逐步向農業現代化化邁進的三十年。
三十年轉瞬即逝,對我們這些從飢餓中走出來的中國農民來說,像是做了一場夢。
首先,中國解決“溫飽問題”,結束了糧票、布票、肉票等票證配給時代。我國糧食總產量在1978年改革之前6000億斤,2007年達到10030億斤,30年內糧食增產超過60%,中國解決溫飽問題獲得世界公認。
第二,農民逐步富裕起來。1978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134元,2007年4140元,當然我的第二故鄉涼山州金陽縣1990年代還在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