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小的孩子最好是交給媽媽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需要男性教育,再交給父親帶。實際上,真正是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很難將孩子撫養權這樣換來換去的。所以,在西點,雖然其他孩子們並不知道誰誰誰是單親家庭,但萬老師心裡有數。考慮到很多單親家庭的經濟狀況,萬老師在安排上會有些傾斜。比如,有些單親家庭孩子很多地方都沒有去玩過,家長沒時間或沒有錢,西點在安排集體活動時,便適當更多考慮這些孩子。
除了真正的單親家庭,還有一種近似單親家庭,即有一方家長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或者是在外地工作,或者是特殊工種,半夜三更才回來,孩子上學看不到,孩子放學了又不在家,沒有時間與孩子見面,孩子實際上就只有一個人帶大。這種近似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樣會造成一定的缺失和傷害。
第四種是沒時間照管孩子的家庭。這樣的家長通常是學歷很高,學理工科的很多,職業是醫生、工程師的比較多。他們很注重自己的個人前途,事業也很成功,如日中天,就是覺得帶孩子很煩的,自己曾經是沒有人照管的,成長得很好。現在的孩子,沒時間管,也不用管的。他們經常扔些錢給孩子就覺得可以了,哪怕是生病了,老師告訴他們,他們會說:
“萬老師,您帶他去看一下,我真的沒時間。”
他們甚至不解地問:“萬老師,您帶這些孩子,怎麼就不煩呢?”
萬老師告訴他們:“孩子和莊稼一樣,什麼時節播種,什麼時節發芽,什麼時節施肥,什麼時節鋤草,耽誤不得的。你拖拖拉拉,錯過了時節,那你一輩子麻煩了。”
他們說:“萬老師,有你這樣的機構真好,把我們的後顧之憂全部解決了,把孩子的情緒也調動好了,身體養好了,學習也好了。”
有一位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家長,希望萬老師到美國辦一個西點男孩訓練中心,這樣他就可以把兒子帶到美國了。
有自己的專業,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令人尊敬的人士。但作為家長,僅僅提供經濟上的充足保障,其他一切都不管不問,實際上是對孩子教養的另一種極端。
2005年1月,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與中國兒童中心聯合公佈《中國十城市0~6歲兒童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在被調查的8000多個樣本中,三口之家佔66%,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佔95%。其他除了單親家庭,四人以上的家庭仍然佔35%左右,即三代同住家庭。①孩子們缺少同年夥伴,非常容易沉湎於網路聊天交友,同時也是家庭教育失衡中過度寵愛的重要原因。在同年夥伴中,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在孩子與家長之間,孩子始終處於一種被關懷被寵愛的地位,於是逐漸養成孩子的依賴性,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成長。
在現在的中國大中小城市,每到早晨上學和下午放學時間,凡是幼兒園、小學、中學附近的道路,基本上都被接送孩子的各種車流、人流所堵塞。一些重點學校附近的房地產價格,都因為學校的因素而上漲。越來越多的家長成為“陪讀一族”。他們離開家庭,有的乾脆辭掉工作,選擇在孩子就讀學校附近租賃房屋,給孩子當生活“保姆”。海南海口市的幾所重點中學附近,資格較老的“陪讀家長”從孩子上初中一年級就開始陪伴,一直伴到高中階段。
一位姓王的媽媽說:“孩子上學比較早,年齡小不懂事,我和丈夫擔心他照顧不好自己,所以從初一開始就在學校附近租房住下來專門陪孩子,現在孩子已經上高中了。我們非常希望孩子能理解家長的苦心,考個好大學。”①
家庭過度寵愛,家長過度呵護,不僅弱化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也弱化了他們面對人生挫折的應變能力。這樣的孩子即使憑學習成績考上了大學,他們的實際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是很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創新精神更是脆弱的。
西點男孩訓練中心,為城市家庭開闢出一塊可以將男孩在陽光下放養,在風雨中吹打,在磨難中鍛鍊意志精神的新空間。
。。
面對學校,我們萬般無奈(1)
最近三十年來的中小學校,已經淪落為應試教育的泥潭,正在成為中國教育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家長和社會對其愛恨交加,萬般無奈。
我們有無數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圍繞著所謂的名牌學校,或重點學校,想方設法,不計成本,將自己的孩子塞進去,擠進去,拋進去。可是,由於學校不斷擴招,原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大量兌水,在應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