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只要堅持下去,一切都會好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李姐下崗不下班夫妻小店賺大錢(1)
泥磚要進窯燒煅了,它們列隊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有兩塊泥磚害怕煅燒。泥磚甲說:“老弟,還是想法子逃走吧,總不能睜著眼跳火坑呀!”泥磚乙向四周瞅了瞅神秘地說:“我知道主人一向大大咧咧,到進窯時,我們趁機溜進草叢裡,也許能夠躲過這場災難。”裝窯這天,這兩塊泥磚趁主人不注意時,一頭栽進道邊的草叢躲起來。磚窯點火了,濃煙沖天,烈火噗噗,兩塊泥磚嚇得大氣都不敢出。過了些日子,磚窯熄火了,搬出一塊塊黑不溜秋的磚來。兩塊泥磚探頭探腦地看見這情景,互相慶幸說:“老一有眼,總算躲過了災難!”誰知道第二天下了一場暴雨。雨過天晴,人們歡天喜地把那些燒好的磚,搬去建造高樓大廈,而躲在草叢裡的兩塊泥磚卻沒影了,它們爛成了一堆泥土……
不懶不惰,勇往直前。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創業。
一間小小的水餃店,配以各色的家常菜,雖地處鬧市之遠,卻是“餃香不怕巷子深”,整日顧客盈門。這家小店的創辦人李姐7年前還是一個生活陷入困境的下崗女工,如今她靠這家水餃店不僅養活了一家子,供兒子唸完了大學,還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
“夫妻店”瞄準商機緊迫開張
7年前,李姐所在的單位效益不好,在裁員風波中,李姐下崗了。而當時她的工資只有400元,本來生活就捉襟見肘。下崗後,每月只有200元的補助。禍不單行,僅僅半年之隔,丈夫因為單位效益不好也下崗了。家裡每個月的固定收入加起來只有500元。而當時家裡也正是需要錢的地方,上有一個整日躺在床上的老人要贍養,下有一個正在讀高中的兒子。
為了補貼家用,李姐夫妻二人嘗試過不同的賺錢途徑。當時霓虹燈廣告剛剛興起,李姐和丈夫託朋友幫忙在一家裝潢公司謀到了勉強能餬口的工作。丈夫跟著裝修隊去施工,她就到處去拉業務,和廣告公司洽談。遭到不少白眼、譏諷。當時李姐已經是年近五十的人,卻常常受一些二十幾歲人的氣,在生活面前,尊嚴一文不值。為了多賺錢,李姐還常常幹一些男人乾的重體力活。幾十斤重的燈箱壓在不到一百斤的瘦弱的身上,還得咬緊牙扛住,萬一摔到地上,賠償的錢遠遠高於她和丈夫辛辛苦苦十幾天的進帳。這樣的生活大概持續了三年,夫妻二人不僅小有積蓄,還得到了老闆的賞識。老闆因為要出國,就將所有的裝置轉讓給了他們夫妻二人。後來霓虹燈裝修隊之間的惡性競爭使整個市場的口碑每況愈下,很多次品充斥著市場,字不能完整地顯現出來的問題霓虹遍地都是。價格戰又使利潤空間大大縮水,李姐夫妻二人選擇了放棄,而且年齡也確實太大了,常年到處奔波,健康早已嚴重透支。
幹裝潢,有了一些積蓄。李姐夫妻二人開始思考接下來的出路。他們想到了開一家飯館。人們不管幹什麼肯定離不開吃。但是菜樣的翻新不是李姐的特長,創業初期,人力、財力都要有所預算。如果效仿別人開一家菜式很多的飯館,首先得請一個很好的大廚。以當時他們的財力,根本請不來。到底開一傢什麼樣的飯館,著實讓夫妻二人費了一番腦筋。兒子一次偶然的電話傾訴,李姐找到了突破口。當時兒子第一年上大學,離家才一個月,就打電話訴苦。說學校的飯太難吃了,十分想念家裡的飯。還說,尤其是媽媽做的餃子,如果在食堂賣,絕對供不應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姐意識到,自己最擅長做的飯就是餃子,環顧四周的飯店,都是一些以菜為主的飯館,主食一般也是些米飯、饅頭,還沒有哪一家專門做餃子的。而且餃子相容菜、飯的雙重功能,只要餡好,很容易做。並且前期在不能保證客戶量的情況下,只要僱傭一到兩個幫手就夠了。
李姐下崗不下班夫妻小店賺大錢(2)
確定了飯館的主打產品,接下來就是選址了。毗鄰商業街的門頭租金太貴,想也不敢想。當時正好附近社群裡一家飯館因為虧本要盤出去,雖然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但附近人群上班族比較多,他們平時難得吃上一頓餃子,還是有市場的。並且店主急於要把店盤出去,租金相對來說要便宜很多。最後李姐以三萬元的價格把店盤了下來。
燭光晚餐使小店開啟局面
開始,生意冷清,開張一個月,鮮有人問津。而且附近已經有兩家家常菜館,競爭很激烈。每天的同賬是隻出不進,還要負擔其中兩個人的工資。長此以往,早晚會關門。正在餃子館裡的人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