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還不暢達,未能建立互通的網路資訊,因此對一系列相似的案件沒有通盤的審視,缺乏高屋建瓴的分析,也就不可能及時組織各地公安機關相互配合,協同作戰。
這種漫無頭緒的狀況在一次較為偶然的溝通後終於發生了變化。
據駐馬店市西平縣警方一位人士透露,2002年10月22日,西平縣宋集鄉翟胡村案件發生不久後,漯河警方有人來到西平,談起案件,大家覺得發生在漯河臨潁的〃8·15〃案件與西平案有些類似。西平刑警大隊就專門派人去臨潁檢視。2002年11月8日,駐馬店市上蔡縣邵店鎮高李村案發,4人被殺,其中兩人被姦屍,另有一人重傷。西平刑警大隊也派人趕到現場,結果發現作案手法幾乎就是臨潁案件和西平案件的翻版,他們迅即將這一重大發現報告給河南省公安廳,西平縣公安局的報告引起了河南省公安廳領導的重視,立即命令省廳刑偵局介入這一案件。
河南省公安廳刑偵局迅即將發生在豫南的多起殺人案的有關材料調集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他們驚奇地發現,這些案件,不僅作案手法相似,作案時間相似,危害結果相似,而且從現場提取的毛髮所作的DNA鑑定中,還發現了有幾起案件中的毛髮DNA圖譜相同:
發生在臨潁縣的〃8·15〃案件,河南省公安廳刑事科學研究所以〃(2001)公物證鑑字第3993號鑑定書〃作出鑑定,固定了遺留在現場毛髮的DNA圖譜,並確定這些毛髮為一男子所留。
發生在鄧州市的〃7·28〃案件,南陽市公安局將現場收集到的毛髮和精子一起送湖北省公安廳,要求進行刑事科學技術鑑定。鑑定結論證實,其DNA圖譜與〃(2001)公物證鑑字第3993號鑑定書〃確定的DNA圖譜基本一致。
發生在上蔡縣的〃11·8〃案件,公安機關在現場死者的屍體上及地面上分別提取5根蔭毛,經送河南省公安廳刑事科學研究所進行物證檢驗,其DNA圖譜與〃(2001)公物證鑑字第3993號鑑定書〃排出的DNA圖譜,為同一男性所留。
發生在尉氏縣的〃11·16〃案件,公安機關在勘查現場時,從受害人當晚所睡的大床西側地面上找到毛髮7根,並在受害人身上所蓋的被子上找到毛髮2根。物證檢驗報告證實:現場地面提取毛髮與〃(2001)公物證鑑字第3993號檢驗報告〃中送檢的蔭毛為同一男性所留。
截至目前,DNA檢測尚且是我國刑事科學技術中最先進的手段之一,它檢測的準確率在99�99%,一系列案件中的DNA檢測再清楚不過地表明,這些惡性殺人案件為同一男子所為。
2002年11月中旬,河南省公安廳會同漯河、臨潁、駐馬店、西平、上蔡、南陽、鄧州等市縣警方在西平召開辦公會,分析認定:臨潁、鄧州、西平、上蔡、尉氏5起案件應為一人所為,於是作出了併案偵查的決定,以最先發現這類案件的臨潁〃8·15〃案件為基礎,將這些案件定名為〃8·15〃系列殺人案,並決定,由河南省公安廳牽頭,成立〃8·15系列殺人案偵破指揮部〃,省公安廳主管刑偵的副廳長為指揮長,省公安廳刑偵局局長和發案的市級公安局負責人為副指揮長,各有關發案的縣區公安局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指揮部辦公地點設在漯河市,漯河市公安局局長兼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至此,警方終於從紛繁的線索中理清了方向。
偵破指揮部一成立,馬上投入緊張的工作。很快,一張〃8·15〃系列案件發案示意圖在偵破指揮部辦公室裡懸掛了起來,每起案件的發案時間、發案地點都清晰地標在了示意圖上,每起案件的有關卷宗材料也一一集中在了指揮部領導的案頭。然後,在偵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從全省各地公安機關抽調精兵強將,對每起案件的案發現場進行逐一檢視,根據犯罪分子在每個發案現場留下的痕跡,組織刑偵專家集中進行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分析和篩選,力求弄清犯罪嫌疑人的真實面目。
偵查員們經過縝密科學的分析,判斷案犯是一名有前科的人,而且熟悉農村生活,具備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年齡在25…40歲之間。隨後,將系列殺人案的系統材料和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徵發至全省各級公安機關,佈置對符合這些特點的人進行排查,在全省範圍內展開了一張搜捕犯罪分子的大網。偵破指揮部領導則不停地奔波於各個案發地之間,對破案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一旦發現線索,則組織重兵出擊。
從2002年11月底,河南公安機關把偵破重點放在排查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