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花之語 > 第13部分

第13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雙人方塊求生,性感蘿莉終成嬌妻斬神:我虛無代理人,只想擺爛三角洲行動之第三次世界大戰鳴潮:帝皇鎧甲,合體!虛擬網遊,重生無敵慕名尋來高武:從末世開始星漢燦爛之我自逍遙輪迴遊戲:開局核平霓虹島國!她,還這樣?綜漫之登神長階火影:宇智波家的團寵大小姐無限:釣系白月光男主他白切黑網遊天龍之我為逍遙如懿傳:我要的豈止是中宮之位骨癮謀虎記大唐醫女:穿越後我開掛了率土:屬於我的故事四合院:劉家長子劉光齊

人聯想起關於桂宮的美麗神話故事――這不,唐代詩人宋之問在一首題為《靈隱寺》的五律中吟道:“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正是借用了這個故事,對現實中的桂花作了誇張而傳神的寫照,成為詩史上公認的詠桂名句。而清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更是將那虛無縹緲的故事給坐實了:“秋花之香,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也。”還有詩人這樣讚道:

未植銀宮裡,寧移玉殿幽。

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俠客條為馬,仙人玉作舟。

願君期道術,攀折可淹留。(唐·李嶠《桂》)

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宋·朱淑真《木犀》)

獨佔三秋壓眾芳,何誇桔綠與橙黃。

自從分下月中秋,果若飄來天際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叢偏帶晚煙蒼。

高枝已斷郤生手,萬斛奇香貯錦囊。(宋·呂聲之《桂花》)

末詩提到“郤生”“高枝”,這裡面含有典故。郤生指晉人郤詵。《晉書·郤詵傳》載:“(郤詵)累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郤詵在這裡是謙稱自己只是群才之一,如同桂林中的一枝。後來,“桂林一枝”作為成語比喻科舉考試中出類拔萃者。又因古代鄉試例在農曆八月舉行,時值桂花盛開,八月遂又稱桂月,人們因把考生考中喻為“折桂”,並與神話掛上鉤,美稱“月中折桂”、“蟾宮折桂”;登科及第者則美曰“桂客”、“桂枝郎”,科舉考場則美曰“桂苑”等。《花間新聞》有這麼一篇故事,說的是南宋高宗建炎二年,揚州一位士子李易出城閒遊,見一巨大紅輪自地出,內有美女四五人在織絹,絹上記有許多人名,第一個名字是李易。他因問織此何用,美女答雲:“登科記也,到中秋時知之。”恰逢該年秋高宗南巡揚州,貢士雲集。八月比試放榜後,李易高中第一,至此忽悟前所見者乃蟾宮也。這顯然是從“蟾宮折桂”的聯想中進一步發揮出來的神話。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桂花往往總有那麼一絲仙風道骨的異相,這也難怪,因為在它身上,人們還看到了它那超凡脫俗的風標和品格:不與群芳為伍,在金風肅殺、山川寂寥的時節,傲然挺立,凌霜而開,芳蕾萬點,馨香悠長,顯得是那樣的清雅高潔,孤俏幽僻,俊逸從容,與世無爭。

二十三、黃菊枝頭生曉寒……宋·黃庭堅(1)

菊花在秋風中綻放,無畏無懼的風姿,配得上花中君子之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這是晉末田園詩人陶淵明歌詠菊花的名句。陶淵明愛菊,頌菊,還親自種菊,菊癖天下聞。《續晉陽秋》流傳這樣一則佳話:陶淵明辭去彭澤令之職歸隱田園不久,正逢重陽佳節,就在宅邊籬畔觀賞自己親手種植的菊花。重陽節當飲菊花酒,可詩人無酒,只有枯坐,甚感惆悵。突然有一白衣人載酒而來,原來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使者。陶淵明見酒大喜,當即對著菊花開懷暢飲起來。

菊花原產我國,很早就有了記載。《禮記·月令》曰:“季秋之月,鞠有黃華。”“鞠”是菊的古字,後又寫作“蘜”。《山海經》曰:“女幾之山,其草多菊。”宋陸佃在《埤雅》中釋雲:“菊本作蘜,從鞠,窮也”,意謂一年花事到了菊花開後也就窮盡了,因而從鞠。陸佃的說法只是一種推測。“鞠”確實具有窮極的義項,但那是較晚出的。“鞠”按其構字法,本義很可能是指用動物皮革製作的球(雖然現在還不能證實周代以前已有了這個發明)。因此本書傾向於今人逸群的分析:“我們把兩個手掌合併起來掬水叫做‘掬’,‘掬’的本字就是‘菊’。……‘掬’右邊,也就是‘匊’的部分,是由‘米記號加包字的外殼’所構成,表示將四散的米粒自外圍環包起來,整理好後放在裡面的意思。把棉布或線屑包在裡面,由外面縫成滾圓形狀的就是‘球’,古代有‘蹴鞠’的遊戲,把球叫做‘鞠’,掬、鞠、球是同一系統的文字,都有‘裡面包了很多東西而形成球狀’的意思。大家知道菊是球狀花,一朵球形花又包含了許多小花在內,所以把‘匊’加上草字頭而成為菊花的‘菊’。”(見《中國文字學故事大辭典》,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這當然也是一種推測,但比較符合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更為可信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灌籃高手之中華風暴開口說愛 網王蓋世狂龍小迷糊與大情聖絕念還愛新娘博物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