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
“不關你事,起來——”太后沉鬱地說,“他如今已是皇帝了,這樣的皇帝,大唐的江山可要完啦!”
三位大臣都不敢說話,太后指著劉景先問:
“你把前些年禁鬥雞的旨意說一遍——”
劉景先毫無表情地回奏了,太后聽完,從座上站起來說:
“讓他做皇帝,我實在不放心,先帝在地下,也會不安!好在我還有一個兒子,唉!明天召豫王旦入朝——你們先去擬旨!”
“太后——”中書令裴炎上前一步,為李哲求情,“皇上年事尚輕,初承帝位,偶有小過,廢立則茲事體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武則天》第十卷(2)
“這是小過?”太后哼了一聲,“一定要丟掉了江山才是大過!”
裴炎碰了一個釘子,沒有人再敢說話了,而武媚娘已冷冷地出了明德殿,三位大臣送駕之後,回身和皇帝黯然相對。
“母后會殺我嗎?”皇帝面如灰土,顫抖著說,“你們三位明天救我一救!”
“唉,陛下——”劉仁軌慘然說,“太后的脾氣你不是不知道,當年,雍王賢立為太子,前皇如此寵愛,還拗不過來……”
“我本來不想承嗣帝位的,我做英王多舒服,母后廢了哥哥,要我做太子,又料不到父皇這樣早就死……”
“陛下放心,明日上朝,我一定力爭的,不能這樣隨便廢皇帝,天下人——”裴炎氣沖沖地說,“天下人將為此而不安的,太后明智,一定會接受臣的諫奏。”
“我倒不想做皇帝!”李哲坦率地說,“我還是不做皇帝的好,這樣做下去,遲早有一天會倒黴的,我只希望留得性命,如果能保留一個王爵,那就求之不得了。”
第二天,太后於麟德殿召見群臣,由劉仁軌宣佈了廢帝的理由,接著,裴炎出班諫奏。之後,又有兩三位大臣出班諫奏,武太后靜靜地聽完,莊嚴地對眾人說:
“論親疏,我和皇上最親,在情感上,我不想使兒子難堪,但為了國家,為了萬民,我只能這樣做!”說完,她取過內侍令手上的詔書,親自宣讀。
詔書一經宣讀,就沒有挽回的可能了。裴炎的面色泛青,但是,他強自忍抑著,默不出聲。其餘百官,也嚴守著緘默,那位被廢的皇帝在顫抖,於寂靜中,人們可以聽到他的牙齒碰擊的微聲。
於是,中書侍郎劉褘之出班奏請:
“太后仁慈周詳——並請詔示覆命。”
武太后嗯了一聲,轉視尚書右丞馮元常。於是,馮元常在無可奈何中出班,宣讀詔命:
“皇帝失德,今廢;太后本骨肉周全之旨,徙封廢帝為廬陵王;改立豫王旦為皇帝。”
於是,百官拜下去,高呼萬歲。
於是,羽林將軍程務挺走向廢皇,攙扶他出殿。
現在,李哲反而神色自若了,他但求保有性命——
在一個極短促的時間內,大唐天子又換了一個人。
武太后在新皇登基之後,將東都改為神都,同時,她封拜了武氏一族的許多人。
她將侄子武三思提升到右衛將軍的位置,護他預領玄武門禁兵。此外,她將一群侄孫都予封賜和取得官職,最重要的是她在洛陽為自己的祖先建立宗廟。追諡父親為王,祖父以上為郡王。那樣做,是顯然地和李唐的皇族相對抗,她將武氏家族的地位再度提高了。
經過這一次廢立之後,武媚孃的態度大變。在此以前,她雖然總攬大權,但還存有些謙遜之心,她聽百官奏事已有許多年,但從未坐上正殿——紫宸殿,她留這一步餘地,是向百官表示自己只是代表皇帝行使權力,本身並非皇帝。但自廢立之後,已不再顧忌這些,她坐上紫宸殿的皇座,受百官的朝賀。在正座的旁邊,另設了一把錦椅,作為皇帝的座位。而且,她定了年號——太后光宅元年,和皇帝的文明元年相對。此外,她像正式的皇帝一樣,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武曌(曌字,是她創造的)。
這一來,皇帝成了她身邊的陪襯品。
朝堂中,沒有人敢於反對武曌,有的是她的心腹,有的是欽佩她的才智,而且也不敢有異動,此外,有一部分是有反感的,但他們的勢力太孤單,組織不成反對的陣線。不過,這批人卻在策劃著反武太后的方略,待時而動。他們,以山東大族為核心,輔以李唐皇族的關隴貴族集團。從武媚娘掌權的那時候開始,他們就不斷地和她鬥爭著,他們被她一次又一次地擊敗。到現在,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