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的,是在我們的27日以前照的!貓咪,你該啞然失笑了吧?可是為了翻查那張照片是哪一天拍的,害得我檢視日曆費了半小時的工夫!”
相識一個月,梁實秋即以韓菁清“孤零零一個人也不是辦法”為由求婚,甚至早在認識第十天——1974年12月6日梁寫給韓的情書中,即談論婚姻之事。梁寫到“有些問題是你提出而我事前沒料到的,我苦思焦慮,輾轉反側,不能得到萬全的解答”。另一封12月15日的信則提到:“我的女兒又有信來,再沒有提一個字。慢慢來,最後她會諒解我們的。”為處理亡妻的賠償官司,梁實秋於1975年1月10日再次前往西雅圖,但他出國前甚至在信中說:“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妨礙我們的婚姻,我將在最早可能的時候回來辦理我們的終身大事。”。 最好的txt下載網
梁實秋 將西風帶進臺灣的浪漫干將(7)
浩瀚的太平洋,沒有隔開老教授的熱情。從搭機當晚在東京轉機開始,他就天天寫信。回到西雅圖,梁不畏寒冬,迫不及待地一早就去郵局買了一百張郵票。他在給韓菁清的信中寫道:“這一百張郵票用完時,我們相見之日就不遠了。”同時為了避免受他人矚目,梁實秋寫給韓菁清的信,一律署名寄給“韓德榮” 。
梁文薔對父親打算續絃一事十分不能接受。從她到機場接機發現父親指上戴著一個大指環開始,父女倆就展開一連串不愉快的對話。其後三個月,梁實秋幾乎每天不能不提到韓。
某天,梁實秋面色凝重地問女兒:“文薔,你知道我現在心裡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嗎?”“我知道。你就像一個溺水的人,一直往下沉,馬上就要淹死了,你在掙扎。你抓住一根水草死也不放手。”梁文薔認為,她的答案擊中了父親的要害。父親開始哭泣,她也陪著哭。
儘管女兒排斥,梁實秋常情不自禁地對女兒說“韓小姐……”、“韓小姐……”,讓女兒又氣又好笑。他特地從臺灣的《女性》雜誌上找到一篇介紹韓菁清的文章,拿給女兒看。梁文薔卻問他:文章上寫著韓這兩年陷入愛河,“對方當然不是你,那是誰?”面對女兒的疑問,梁實秋雖說信任韓,心裡仍是七上八下。3月底再度回臺,目的就是挑選黃道吉日,完成婚禮。
再回臺灣,梁實秋對於戀情毫無隱瞞之意,他在臺北市忠孝東路韓菁清家中,左手無名指上戴著寶石定情戒,濃情蜜意地與韓菁清一起接受《聯合報》專訪。“結婚不為什麼,是一種自然的發展。我和韓菁清結婚,和別人並沒有兩樣啊!”別離兩個多月,這位七十三歲的老教授寫了八十餘封情書傾吐相思,每封信都按照順序編號,期間還不小心遺失了第六十六號信。為了怕情書被有心人利用,梁多在信中稱韓為“小娃”,韓則稱梁為“秋”。
三十年前的臺灣社會,觀念還十分傳統,即使不提韓菁清與梁的三子梁文騏同年,七旬老教授與年紀相差三十歲、情史豐富的歌星陷入熱戀,已很難為社會接受;何況梁實秋才剛寫了《槐園夢憶》,讀者淚還未乾,他卻又展開新戀情,“被騙”的讀者氣憤不已!
有人扔了梁實秋的書;他的學生甚至組成“護師團”,希望老師打消再婚念頭;有朋友把韓菁清過去花邊新聞的剪報寄給梁實秋,要他參考;甚至有雜誌以兩人的婚事為題辦了個徵文比賽。
在一片反對聲中,仍有少數讀者和學生給予支援。一位讀者熱情地寄給梁實秋新臺幣一百元作為賀儀;陳之藩是朋友中少數同情梁實秋的,他寫信告訴梁“只要有愛,什麼都別顧慮,外人的話都別聽”;也有朋友寫信祝他能找到幸福,無須顧慮外界的風風雨雨。梁實秋回信竟說自己“感激涕零”。
至於梁實秋最在意的么女梁文薔,在一篇紀念父母的文章中這麼記錄她的想法:“父母愛子女,關懷子女一生,但不可控制子女一生,子女對父母亦然。”
外界的批評聲並沒有動搖老教授的決心,他甚至抱怨“我不是在追求特別護士,我是在愛情中,沒有一個人瞭解到這一點”。只是原定4月6日結婚,因不巧前一日蔣介石逝世,才延至5月9日悄悄地在法院公證結婚。
梁實秋表示,“結婚是個人的事,我不想太驚擾別人,也不想引起別人注意”,因此只宴請四桌至親好友,證婚人就是梁實秋來臺後幫他張羅住處的大同公司負責人、當時的臺北市“議會”議長林挺生。新房設在韓菁清位於臺北市忠孝東路的公寓,約一百八十平方米。結婚前,韓菁清就住這兒,除了買一套橘紅色沙發,沒有添購太多新傢俱。
一位生活規律、拘謹樸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