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走好了,人可以在桌子下面,右盤右旋,如螃蟹般地快速移動,這個步法,也是七寸靠的基礎。
練完這些,又將炮捶走了十趟,然後就開始練鐵砂掌。
康順風練的鐵砂掌是紅拳門的獨有的一種掌法,這種掌法,是劉英武的師父,黃毛王震西傳下來的。
黃毛王震西一輩子在這個掌法上沒有少下功夫。
據說,在他的老家有一個石碑子,就是讓他長期練掌都打成麻的了。
王震西的鐵砂掌和外面其他地方練的都不同,袋子裡不是純鐵砂,而是鐵砂加上陝西的大顆青鹽,裡面再朽上幾味中藥。打的時候,並不要用很大的力氣,而是雙掌翻飛,快速抽打。節奏上是兩拍一砍一點,雙手輪換。
這個掌法最獨特的地方,就是不用死勁,而是手掌如鞭一樣抽,用的是梢子勁兒。作用到砂袋上,是速度帶出來的勁,而不是鼓出來的勁。
再打個比方說,就是把手不當自己的手,當個榔頭或者棍子什麼的,打出去並不要自己肌肉收縮產生的勁兒,而是榔頭或木棍自己由於速度帶出來的勁。(希望自己表達的夠清楚)
康順風當時很不明白,感覺這樣練不出來功夫,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表達給胡斜子時,胡斜子卻給他講出了一番道理來。
第二卷第四章 禍水呀
胡斜子當時問康順風:“你知道人身上力氣最大的地方是那裡?”
康順風道:“腿?”
胡斜子搖頭。
康順風道:“腰力?”
胡斜子再播頭。
康順風就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
胡斜子就指了他的腮幫子道:“就是這兩塊吃飯的肌肉!”
康順風不由地摸了摸自己的咬肌,這才記起似乎在什麼書上看到過,人體最有力量的肌肉確實是咬肌。
胡斜子道:“小孩子憑這兒的力氣,也可以咬可以咬斷大人的手指頭。而且,就是大人,包括大力士,手弄不了的東西,都要用牙咬!是不是?”
康順風就忙點頭。
“可是這兩塊肌肉又不舉重物怎麼會這麼大的力氣呢?就是因為人吃飯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咀嚼食物。王老先生傳下的這鐵砂掌也是這樣,他老人家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這樣輪番抽打,練成了掌法。”胡斜子說著,眼睛就眯了起來:“當年我就在榆林城,親眼見他看著輕輕的一掌,打死了山西的李公。”
康順風聽到這,忙乖巧地從茶壺裡給胡斜子把茶倒上,他最愛聽老頭講一些過去的武行故事。
胡斜子就笑了,喝了一口茶道:“想聽姥爺講這個事?”
康順風就撓了頭笑。
胡斜子就用手捋了一下鬍子,開口講了起來:“王先生算是鷂子高三的弟子吧,聽說高三先生曾經親教過他武功。那個時候,他正被榆林城二十二軍左軍長請去做教頭。當時山西一個有名的太極師父——李公(以公為名,不願意引起糾紛,這是絕對的真人真事)也在二十二軍做教頭,帶了一幫子學員。太極拳因楊無敵露禪公在京城打出的名氣,當時影響比陝西拳大得多,所以李公就一直以名家拳法自居,不太看得起王先生的莊稼把式,也看不起沒有名氣的陝西拳,經常在口中說三道四。久而久之,就有人說到王先生面前,王先生知道這是武行里人人都有的毛病,心中雖然不快,但卻沒有想撕破臉皮,所以二人還算相處無事。”
胡斜子說到這裡,嘆了口氣,接道講道:“誰知偏巧不巧,那一年蒲州天旱,生活困難了,姥爺我當時正跟著縣城東邊雷家村的路師學武,路師就帶我紮了把子,出去賣武混生活,一路往北,就到了榆林城,聽說王先生在部隊裡做教頭,就去拜訪了王老先生,王先生就資助了我們幾個銀洋,並做保讓我們在榆林城扎場子賣藝。誰知道就有好事的學員,跑去給李公說,王教頭來了幾個鄉黨,在城裡扎場子賣武呢,李師你不去看看。”
“那李公接過話頭就說道:陝西拳,驢踢馬跳,扭扭捏捏那是姑娘練的,有啥看頭。這話原也不錯,聽陝西拳都是以老三步擰腰擺胯開場子,而且怎麼彆扭怎麼練,我們自己也常常這麼說,但這話也就我們自己說說可以,李公他這樣說,就是侮辱人哩。結果那個慫學員,聽了李公的話,又跑到王師帶的學員面前,把李公的原話重複說了一遍,王師的學員就把話說給了王師。”
“這下就不能善了了。畢竟王師要在二十二軍吃這碗教頭的飯吶,自己的拳被人貶成這樣子,再不出頭,誰還跟你學!那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