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你今後好自為之!”
李鴻章連聲答應,叩頭謝恩後,退了出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 奇山秀水醉中看,自古英雄相識難(1)
“強學會”及其兩張報紙都辦不成了,康有為心中好生憤懣,怒氣沖天,好在他此時名聲已經極大,國內學界的許多人都將他看作變法圖強的宗師級人物,地方官紳也以能結交他為榮,因此,江西的南昌、安徽的蕪湖、廣西的桂林等許多地方官紳聯名,十分熱情地邀請他前往講學。
康有為此時心情不好,但想到講學也是宣傳變法的途徑,於是便選了風景優美的桂林作為講學之地,欲借哪兒迷人的風景,緩解一下心中的怨憤之氣。
康有為先從天津乘海輪到了廣州,然後乘木船溯珠江而西,行過西江,再溯灕江北上。灕江兩岸,青山全似碧玉簪,而眼前綠水,則蜿蜒迂曲一如青羅之帶,水鳥上下飛鳴,山光水色如畫。康有為置身美景之中,目不暇接,陶醉無比,只喜得手舞足蹈,連連讚歎說:“千里灕江,縹碧清絕,小橋渡澗,青山含態,真好景緻啊!”
桂林的學子龍澤厚,龍應中,況仕任、馬君武、汪鳳翔等人昔年便拜在康有為的門下,今聞乃師將至,便呼朋喚友,說:“康聖人到了,我輩弟子當出城迎接。”
於是大家穿了新衣,叫了轎子,打著歡迎的旗幡等物,興高采烈成群湧到碼頭,鞠躬如也,將康有為迎了上岸,敘過師生之誼,即請老師上轎,眾學生前呼後擁著,抬了康有為昂然入城。
城門口早有廣西巡撫、桂林知府及當地名紳唐景菘、岑春煊等人排隊迎接,一番客套禮儀自然是免不了的,接風宴罷,康有為擇了疊彩山景風閣住下,立刻便有慕名而來的一大幫學子執書問難,康有為的講學生涯這便開始了。
康有為有嗜好山水之癖,在講學之暇,就去遊覽桂林的山水,弟子們往往做嚮導陪遊。康有為攜一大群弟子,臉帶笑容、手拈花枝、招搖過市而赴山水勝絕之處,遊得體困神倦時,便與弟子們團團圍坐,飲酒賦詩、以為笑樂。
康有為飲酒卻與別人不同,他要行古代的酒禮。按照古代的鄉飲酒禮、投壺禮等禮儀,揖讓周旋、婆娑作態,念唱並作,似乎古韻盎然,又似乎怪模怪樣。桂林的市民鄉人哪見過這個,便把康有為叫做“狂人怪物”。康有為並不知大家這樣叫他,幾天下來,興奮異常,大發感慨說:“此地山水形勝,而佳弟子又如此之多,真使我流連忘返,欲常駐此鄉。”
眾弟子說:“老師有救國救民的重任在肩,等功成名就之後,便終老這兒,與山水為伴吧。”
康有為呵呵而笑。
這時唐景菘與岑春煊卻來訪。唐、岑兩人,都非無名之輩。
大清割臺灣於日本之時,唐景菘正任臺灣巡撫,朝廷命他棄臺內渡,唐景菘不忍。此時臺灣計程車紳人民怒極,發誓獨自抗日,便宣稱成立“臺灣共和國”,推唐景菘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年號“永清”,表示永遠歸屬大清之意。臺人指望兩位總統領大家與日人死戰,以保孤島。
朝廷派李經方在海上向日本人交接了臺灣手續後,日本的近衛軍團便乘戰艦、分兩路猛撲臺灣,一攻臺北、一攻基隆。唐景菘招募了廣東一帶的“客勇”與當地的“土勇”、守臺北獅球齡等處,以黃義德為領兵官。黃義德卻不戰而走,謊稱日人已佔獅球嶺,然後驅亂兵入臺北城。是夜,亂兵譁變,客勇、土勇相互仇殺,殺得屍橫滿地,城內民眾驚擾,一片混亂。而唐景菘的總統府不知被何人縱火燒著,一時間烈焰騰空。“總統”唐景菘倉皇出府,卻無法收拾亂局,於是大哭,帶淚乘船內渡,“副總統”丘逢甲也隨後內渡。日人因此輕易佔領了臺北。此刻臺灣只剩下劉永福帶的黑旗軍在臺南一帶獨抗日軍,幾個月後,劉永福彈盡糧絕,也只好內渡,全臺遂落入日人魔爪。
臺灣陷落後,唐景菘不願為官,便在家鄉桂林隱居了下來。
岑春煊在中日戰起時,任大理寺正卿之官,奉命率丁槐軍防守山東黃縣。馬關條約簽訂後,岑春煊怒極,對朝廷屈辱議和大表不滿; 便辭職南下,也隱居於桂林。唐、岑兩人攜手來到景風閣,與康有為敘過禮,便圍坐而談。康有為問起臺島之事,頗有責唐景菘不與臺島居民共進退之意。
唐景菘眼中噙淚,長嘆數聲,說:“日軍未到,我的兵勇卻譁變互殺,臺島孤懸海外,又無強援,怎能長守!”
康有為也嘆息連連,因問:“你二人也算是和日本人開過仗的,請問,以我土地之廣、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