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觸犯了許多王公貴胄的利益,反對的聲浪潮一般湧起。慈禧急得流淚,召奕劻、瞿鴻機、載澤等人問策,這幾個人都說:“與其坐以待亡,不如下決心強改!”
慈禧於是下了決心,命軍機處起草改制方案。
此時袁世凱雖在直隸總督任上,但對立憲之事十分熱心,招眾幕僚商量後,提出了一個官制改革方案:裁撤軍機處、吏部、都察院等,成立責任內閣,以代皇帝行政。按袁世凱的設想,奕劻可作責任內閣的總理,此人與自己關係密切,又喜歡黃白之物,他做了內閣總理,內閣的事袁某人就能做半個主,那時候妙施手段,將親信軍政各界遍地安插,使皇權真正只作為一種象徵,這不但符合立憲精神,而且,即使光緒皇帝復出,也對自己無可奈何了。慈禧這時已七十多歲了,雖然她一直對袁寵愛有加,但她還有幾年活頭,袁世凱不得不為自己的後事早作打算。
袁世凱的方案一出臺,立刻招來軒然大波。醇親王載灃、軍機大臣鐵良、榮慶 等人大肆反對,說:“有內閣而無國會,誰來監督內閣?若要立內閣,就必須立國會,不然,內閣專權,無以為制!”
原來預備立憲之初,袁世凱因表現得過於激進,滿族親貴對他十分反感,這些人以鐵良、榮慶為代表,到處活動,說袁世凱要趁立憲之機,改官制裁撤官員之時,趁機大耍詭計安插親信掌權,說他野心大得狠,甚至連宮中的太監也要盡數趕出宮門,另換新人。一時弄得人心惶惶,眾官害怕丟了飯碗,對袁世凱又恨又怒,如今袁世凱的方案又因私藏攬權之心,極不規範,給鐵良、榮慶等人提供了攻擊的口實。
慈禧太后即命袁世凱進京,然後在儲秀宮召集眾官商議他的方案,將光緒皇帝也請了出來。袁世凱振振有詞的解釋自己的方案,說:“皇上太后明鑑,改官制須得先行,立國會不妨稍後。憲政之行,上下阻力必大,阻力的來源便是舊官制,舊官制不打破,官員們人人為自己的利益而爭,立憲之事如何能順利施行。立國會卻不用著急,當待民智漸開,各項法律制定完成之後,方可實施。如今《國會法》、《選舉法》都沒有制定,光憑說幾句話就能把國會立起來嗎?”
慈禧對立憲一竅不通,袁世凱一番說辭,似乎很有道理,但她總感到那兒不甚妥當,卻又一下子說不出來,所以就繃緊了臉不說話,鐵良、榮慶等卻立刻發言,駁斥袁世凱的方案,不過,袁世凱在提出這個方案之初,早已想好了對付反對意見的辦法,鐵良榮慶卻是臨時尋找理由,因此,被袁世凱三言兩語,輕輕的就將他們說倒,駁得兩人返不上話來。此刻的袁世凱如坐春風,滿臉得色,奕劻、載澤、徐世昌等又在一旁為其叫好助威,越顯得袁世凱氣勢如虹,袁世凱趁鐵良等銳氣受挫之時,爬下“咚咚”叩首,說:“請皇上、太后速下決心,以立內閣,為我大清萬世皇圖就此奠定基石。”
慈禧猶豫未決,正自沉吟。坐在旁邊的光緒卻是旁觀者清,看清楚袁世凱要利用改官制,以奕劻做傀儡,自己從中漁利,致使今後即便自己復出,也對其無可奈何。光緒猛然間就冷笑起來,大聲說:“袁世凱,你的心思我全知道!”
袁世凱大吃一驚,嚇壞了,冷汗直冒。他忙垂下頭,不敢和光緒的目光相接,心下一個勁想:“我的心事皇帝怎麼會知道,這可怎麼得了?”
慈禧看看袁世凱,又看看光緒,似乎腦子裡透過一絲亮光,明白些許東西,想了想,就作主先不設責任內閣,,原來的軍機處仍然保留,卻取了袁世凱方案中的部分內容,又綜合其他人的意見,將兵部改為陸軍部,將刑部改為法部,巡警部改為民政部,戶部改為度支部,增設郵傳部,管理路、船、電報、郵政,又決定將東北之地設黑龍江、吉林、奉天三個行省,同時設一東北總督總攝其事。
慈禧這麼一決定,鐵良、榮慶立刻奏道:“陸軍部設立之後,各地督撫所編練的軍伍,須得交由陸軍部統一轄管,各省的財政大權也應上交度支部,請皇上太后定奪。”
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一直是滿清貴族虎視眈眈的目標,慈禧太后對之也不無忌憚,上次搞練兵處沒能削弱袁對北洋軍的控制,反讓他玩手段,借練兵處對河南、江蘇等省的軍務進行插手。因此這回鐵良、榮慶的話剛說了出口,慈禧的眼睛就攸然一亮,不由自主朝袁世凱這兒看了過來。
袁世凱腦中轟的一響,心也突然緊縮,暗想:“完了完了,我的六鎮兵保不住了。”
但慈禧並沒有逼他,又緩緩將目光移開,對奕劻說:“此事請軍機處拿出辦法,容後商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