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頁)
警便留了下來。
德警問:“街頭巡邏,遇見住戶失火,該怎麼辦?”
中國巡警答:“第一,搶救屋內婦幼老殘出戶;第二,疏散附近人眾;第三,救火。”
德警又問:“街上有人聚眾鬧事,阻斷交通,應如何處理?”
中國巡警答:“第一,急速報告官長;第二,於外圍警戒,防止事態擴大;第三,按官長的指示驅散人眾。”
德警又連問了幾個問題,中國巡警均對答如流。
原來,租界上的洋巡警,大多是業務差勁、其他方面也不怎樣的平庸之輩,因此在國內混得很不如意,這才萬里迢迢到中國來,想在遠東發點財回去。袁世凱的這批巡警,卻是從聶士成馬玉昆的殘留部隊裡精心挑選的精兵,又高薪聘請了德國警界的高人克理曼親自授課指點,剛剛學成,因而有問必答,流利異常。德警看難不住他們,遺憾的搖搖頭,只好說:“中國巡警貨真價實,業務極熟,我們很是佩服。”
袁世凱大喜,便設宴招待各國領事。各領事對這個古怪精靈的袁大頭也佩服起來了,杯盞交錯間,便奉承幾句,要袁世凱消滅直隸的義和團餘孽,大力保護洋人利益,袁世凱笑著滿口答應,同時說大清就要實行新政了,要求洋人多支援自己,洋人們也滿口答應下來。宴會其樂融融,雙方滿意而散。
袁世凱在天津坐穩了總督的位子,於是將原先秘密辦在保定的巡警學堂公然搬到了天津,同時向朝廷上折,請求在全國推廣巡警制度。
慈禧、榮祿、奕劻等見袁世凱玩了這一手漂亮計程車兵變巡警的高招,不僅大喜過望,連誇袁宮保識見不凡,有謀有略。慈禧當時就命擬詔,要各省都以天津的警政為範本,建立巡警隊伍。同時下詔實行新政。所謂新政,內容和光緒變法的那些內容大致不差多少,只不過慈禧忌諱變法這個詞,就改了個名字叫新政。
原來慈禧逃難到西安時,痛定思痛,感覺大清積弊太深,那時就有了變法的意思,但老臉羞慚,這話無論如何說不出口。便假借光緒之名下“罪己詔”,在詔中請各地督撫大員痛陳除弊興利、強國富民的辦法,說:“數十年惡習相仍,因循粉飾,以致釀成大釁。。。。。。取外國之長,可補中國之短,懲前事之失可作後事之師。。。。。。請諸臣工,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備始修,各具所知,各抒己見。”
當時袁世凱尚在山東當巡撫,見到罪己詔就笑了,對時任國子監司業的徐世昌說:“太后老人家後悔了,只是不好意思說,嘿嘿,我便替她老人家說了吧?”
徐世昌極認真地將罪己詔研究了一番,說:“事不宜遲,你須得搶先上疏。”
袁世凱忙說:“好。老兄你便替我執筆,把我倆時常議論的那些都寫出來上奏,諸如練新軍,廢科舉、開礦山、辦教育等等,但千萬別用變法二字,以免太后羞慚過渡,反生惱怒,那就不好了。”
徐世昌也是雄才大略的人,文才又好,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很快一篇請行新政的奏疏就搞了出來,卻小心翼翼不觸及慈禧的痛處。
山東的奏疏第一個送到西安,言辭又很得體,慈禧喜慰,對榮祿說:“袁世凱是個人才呀,新想法不少,不枉了你保薦他一場。”
榮祿不敢居功,忙說:“這是太后你老人家慧眼識才,仁心愛才,奴才不過體會您的意思辦事罷了。”
緊接著張之洞劉坤一兩人聯袂三次上奏,系統地提出了變法行新政的策略方法、以及應廢興的具體內容,方方面面講得十分周到,史稱“江楚三疏”,又叫“變法三奏”,慈禧便將這些奏疏命榮祿等人詳細研究會商,準備著回京之後便施行新政。如今回京已一段日子了,宮室也修繕好了,珍妃也不來驚夢了,袁世凱又率先將巡警辦了起來,慈禧於是下了決心,命榮祿頒佈詔書施行新政。
榮祿此時六十七歲,年邁力衰,時常患病,因而情緒悲涼,看著皇族親貴之中成氣之人甚少,年輕一代多是紈絝之輩,便退而嘆道:“新政雖好,朝中卻無人了!”
光緒皇帝最後還是被送到了瀛臺居住,仍受太監的監視。皇后隆裕見太后要行新政,心想:“新政和戊戌年的變法差不多呀,看來太后是回心轉意了。”她是慈禧的侄女,仗著這層關係,想救光緒出來。左思右想,強給自己鼓勁,一步三回頭,硬是挪到慈禧起居的儲秀宮,請安後,見太后慈顏甚喜,便大著膽子請太后開恩,放光緒出瀛臺。
二三瀛臺吟詩滿面淚 珠江起雷寢難安(2)
慈禧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