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朝變之!法變則國亡,我大清的江山眼看便將不保了。”
剛毅在祖廟一直哭到黃昏時候,被家人找到時,滿臉涕淚橫流,嗓子早已啞了,腿也因跪得太久而無法站立,家人大驚失色,忙將他抬進轎內,送回家中。
康有為得知皇帝頒詔定國是,急召在京的弟子梁啟超、麥孟華商議今後行止。梁、麥也盼能與老師一起參政,一顯身手,於是踴躍歡呼,極力支援康有為設法踏入政壇,能面見聖上而謀求領導變法。康有為便急忙找翁同龢相商,翁同龢卻藉故躲避。康有為極力思索原因,想不出個頭緒,但知時不我待、機會難得,於是夜訪禮部侍郎徐致靖,促膝與談。
徐致靖於第二天向光緒上了摺子,說:“國是既定,用人宜先,請聖上破格錄取人才。”他在折中保薦康有為、黃遵憲、梁啟超、譚嗣同、張元濟五人贊襄新政,參與維新變法,說這五人俱為匡世救時之才,堪當大任。
光緒見了此折,喜出望外,便決定分別召見這幾個人,詳詢國是,再決定變法的頭緒。於是招翁同龢,請他通知康有為先入宮覲見。
翁同龢卻臉色古怪,說:“皇上,臣與康有為素不來往,並不知他下榻何處。”
光緒一愣,隨即不滿道:“昔日你薦康有為大才,可變法強國,如今為何卻說與他素不來往?”
翁同龢臉上流汗,急形於色,說:“皇上,康有為有才不假,但此人居心叵測,滿腦子都是洋人的學問,講究什麼民主自由、開議院立國會,你若真的起用他,恐太后難以相容!”
光緒怒道:“不用他,靠誰來變法?我已經詔令天下,任誰也改變不了我的決心!”
翁同龢卻倔強異常,堅決反對召見康有為,說:“皇上,我剛剛看過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觀此兩書,這人志大而狂悖,居心叵測,他還宣稱要雪先聖的沉冤,出諸儒於雲霧。如此來看,聖上,此人絕不可重用!”
光緒怒極,心疑翁同龢忌康有為才大,因而詆譭,翁同龢卻態度堅決、毫不讓步,說:“我心蒼天可鑑,毋須多言。”
光緒無法可施,喝退了翁同龢,自己一個人在書房中生悶氣。
剛毅聽到了皇帝要召見康有為的訊息,憂心不已,想:“這都是翁同龢慫恿皇帝胡鬧。”於是到上書房求見,欲勸阻皇帝打消變法之念。
光緒召入,剛毅跪下叩頭畢,就啟奏說:“聖上,漢人書生的話絕不能聽,絕不能信,更不能見他們的人,大清是咱們滿洲人的大清,就是亡國,和他們漢人有什麼關係!再說了,漢人書生若能興國保國,他們漢人的江山又怎能讓我們滿洲人搶了過來?臣會觀星象,從星象上看,咱們大清的江山還長著那,聖上只需略加整頓,天下就會大治,聖上你只打點著安享太平就是了,又何必整天憂慮。”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六 明定國是,雨中帝師泣蒼天(2)
光緒被他氣得半死,遂大聲斥責,將他趕出書房。
剛毅出了上書房,噘嘴吊臉,大為生氣,就去軍機處找榮祿,說:“皇上只相信漢人,不相信滿人,這怎麼行!我倆須得告訴太后,請他老人家拿個主意才行。”榮祿也是反對變法的,於是便與剛毅一起進頤和園見慈禧,說:“皇上任性胡為,須得由太后出面訓示。”
慈禧說:“皇上年輕,做得不對之處,你等當設法勸阻,不可任他胡為。”
剛毅說:“皇上發起脾氣來,那聽臣下的話,奴才屢次勸諫,都遭斥責,剛才還將奴才從上書房趕了出來。”
慈禧問:“難道皇上的大政大事,也不與你們商量,他一個人便敢拿主意?”
榮祿說:“皇上有事,只與翁同龢一人商量,對其他大臣俱都不理。”
慈禧“哼”了一聲,臉色鐵青。榮祿、剛毅一齊說:“太后如再不出面阻止,皇上就一定會走上邪道。”
慈禧半響不語,沉默了好大一會兒,臉色又漸漸緩和下來了,於是揮了揮手,說:“我自有主意,你們去吧。”
剛毅榮祿退了出來,心中卻還是不大放心,於是又找到了太后的親信太監李蓮英,託他再向太后進言。李蓮英時常收這二人的賄賂,立刻笑咪咪的答應了。
六月十四日,慈禧太后乘轎進宮,在儀鸞殿內召光緒相見。光緒行禮畢,慈禧賜坐,將宮女太監全趕出殿外,然後和顏悅色,微笑說道:“皇上,變法之詔頒佈後,臣工們反對的多不多?”
光緒說:“回太后,變法之詔沒有說明具體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