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讓皇上辦事。”
剛毅急道:“太后,變法若將國家變亂了,那時局面就難收拾了。”
慈禧說:“你們仨也給我多留點神,不能全任著他一意胡鬧。聽明白了?”
榮祿等點頭,說:“奴才明白了。”
出了頤和園,弈劻便入宮往告光緒說:“皇上欲變法,太后並不反對。”
光緒點了點頭,但心中總感不很踏實,沒有太后的親口允諾,光緒便覺芒刺在背,極不舒服。於是第二天光緒親到往頤和園請安,要和太后當面說清變法的事。
這一天慈禧卻臉色和緩平靜,說:“只要變法能使國家富強,法便由吾兒去變,我決不挈肘牽制。你也大了,該做些事情了。”
光緒心下愕然,本來還準備著一大套慷慨激昂的道理,卻不料太后竟不用說服,就說出了這一番通情達理的話來,光緒心中喜憂參半,但還是連連給太后磕頭,以感謝她的支援。
回宮之後,光緒立刻召翁同龢到勤政殿,商議變法之事。此時正是春夏之交時節,北京綠蔭滿地,花香鳥啼,但紫禁城內卻沒有一棵樹,無法直接感受到節序的變化。不過,太后允許變法了,對光緒來說,這便是春風和煦、萬紫千紅的景緻,因此,光緒一臉的興奮,對翁同龢說:“太后已允變法,但欲變之事千頭萬緒,該以何事為先?”
翁同龢雙手呈上禮部右侍郎徐致靖的摺子,說:“皇上,徐致靖今天上了摺子,請皇上先宣示詔令,明定國是,以便讓眾臣工都知道皇上變法的決心。臣也覺此言甚為有理。”
光緒接過徐致靖的摺子,細看了一遍,大喜說道:“好。就請師傅起草明定國是之詔,然後舉行盛大儀式頒佈。”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六 明定國是,雨中帝師泣蒼天(1)
一###五年六月十一日,光緒大叢集臣於太和殿,宣示說:“經太后恩准,即日起明定國是,變法維新!”
眾臣下一片肅穆,直挺挺跪著。
“明定國是詔”早由翁同龢起草完畢,此時大學士孫家鼐手捧詔書上前,禮部尚書許應騤、懷塔布二人迎上去跪倒,雙手前伸持雲盤接了詔書,然後站起,共捧雲盤出殿,於是文武百官全站了起來,緊隨其後,一起步出午門。
午門之外有八名太監肅容而立,護著龍亭。許應騤、懷塔布恭恭敬敬,將放有詔書的雲盤置於龍亭之內。八名太監抬了龍亭,直上天安門城樓。群臣百官則繞行而前,匍匐於天安門前的廣場上。
光緒皇帝身穿黃龍袍,由內廷之官、宣昭官等恭護著,登上了天安門。群臣在廣場上山呼萬歲。光緒便令宣昭官宣讀《明定國是詔》。宣昭官手捧詔書,趨前直立,高聲讀道:
“欽奉上諭,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言變法自強,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學堂,皆經再三審定,籌之至熟,甫議施行。惟是時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以撻堅甲利兵乎?
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時政毫無裨益。即以中國大經###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譬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襲其皮毛,毋競騰其口說,總期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
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院司員、大內侍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官、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準其入學肄業,以期人才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將此通諭知之。
欽此。”
詔書宣讀完畢,群臣又一齊叩首,山呼萬歲,頒詔儀式就算結束了,眾臣四散各自回家。
大臣剛毅卻不回家,獨自一人跑到清廷的祖廟裡,淚流滿面,對著歷代祖宗的牌位,跪了下來,放聲大哭,邊哭邊抹淚說:“列祖列宗在上,變法是漢人之利,滿人之害。我朝祖法,盡善盡美,無暇無疵,如今皇上卻要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