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第3/4 頁)
洋氣。可問題是,我不認為我們有評獎的環境和條件。”
“嘖!”
這話一出,全場都不愛聽,電影家協會的代表首先開炮:“小褚,話可不能亂說,我們的金雞百花就很好嘛!”
“就是,國內也有很多優秀的專家和電影人,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你經常往國外跑,可能認識有點不正確,就像出國熱哪會兒,常說的一句叫什麼來著?”
“國外的月亮都是圓的!”
“啊,對對!”
“請聽我講完……”
褚青調整著呼吸,儘量讓自己心平氣和,思路清楚,道:“以歐洲三大展為首的競賽類電影節,最少也經營了十多年,是上世紀藝術電影繁盛期的推動者和受益者。而到了今天,大家都面臨著一種尷尬,好片太少。
每年的三大展,看似風光,實則為了讓一部好片來參賽,拼人情,拼條件,不知費了多少心思。那真的就一個字,搶!
但最重要的,還是你本身對電影的態度。我就想問,像庫斯圖裡卡、賈木許、戈達爾、奧利維拉、伍迪艾倫這些大師,他們憑什麼會來北*京?憑什麼會把作品拿來北影節?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戛納!
為什麼?因為戛納的態度就是:電影,神聖!
我曾經跟一個英國導演聊天,他說:我寧願在一個尊敬電影的地方失敗,也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成功。
我不是說,大師的作品就一定是好片,但刨掉他們,每年還能剩多少值得一看的藝術電影?我們又能搶來多少?明星和商業是電影節的基礎,大師和藝術是電影節的階梯,沒有階梯,我們登不了天。”
“你沒有佳作參賽,就設定一個競賽單元,評什麼金長城獎,金頤和園獎,那隻能降低自己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此外,我不知道能不能講……”他看向陸偉。
陸偉猜到了一些,特微妙的笑道:“你已經說到這個程度了,就繼續吧。”
“好!”
他拿起杯子喝了口水,那絲冰涼順著喉嚨滑到腹中,似平息了幾分燥熱和悸動,道:
“如果評獎,我們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絕對不足。獎項針對的多是那些藝術電影,但很多極為出色的作品,可能與我們的意識*形態不符。像《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鋼琴課》、《大象》這些灰暗或黃暴的,像《不可撤銷》、《發條橘子》、《耶穌受難記》這些爭議極大,充滿挑釁性的,甚至於……”
他頓了頓,心情異常平靜,道:“連《活著》、《鬼子來了》、《霸王別姬》這些作品,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評價。”
“噝!”
有人快嚇死了,這特麼也是能提的?李局長更是神色一凜,便要開口制止,陸偉卻給了個眼神,示意讓他說。
“恕我直言,如果競賽評獎,我們的選片範圍和標準是什麼?”
“我前陣子跟釜山影展主席金東虎聊天,他說韓國準備拍一部電影叫《熔爐》,講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裡的性*暴力事件。如果這部片子申請參賽,我們能接受麼?”
“102歲的奧利維拉拍完了《安傑麗卡的奇遇》,80歲的戈達爾拍完了《社會*主義》,我們用什麼去說服這兩位大師來參賽?”
“就算他們來了,並且拿到了大獎,那電影能在國內上映麼?”
“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年有20部的進口片配額,百分之九十九是好萊塢的商業大片,韓董……”
全場的氣氛冷如死境,一連四問,直指核心。除了陸偉等少數幾位,大部分都有些慌,或者說,怕。
因為他們都有一種感覺:丫真的拼命了!
而韓三爺正皺著眉頭聽,沒想到會躺槍,猛地抬眼,只見那傢伙盯著自己,道:“請問一下,如果《大象》拿下北影節的最高獎,您會引進麼?”
“呃……”
他心思急轉,道:“我還沒看過這部電影,不好評價。”
“呵……”
褚青笑了笑,繼續道:“沒有關注度和影響力,來過一次的不想再來,沒來的也會掂量掂量,只有那些到處參展,到處找渠道的小電影人會來競賽,那我們評獎幹什麼?”
“上影節辦了13年,至今沒突破這個難關。每年的金爵獎,要麼頒給自己人,要麼頒給毫無名氣的外國電影,沒有一位大師作品,沒培養出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銳電影人。我還是那句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