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頁)
的。有的人雖然身為帝王,但沒有治理好天下的業績,儘管想到泰山封禪,但他不配;有的帝王道德高尚,有治世之功,可以舉行泰山封禪,但他因政事繁忙,沒有時間去泰山封禪……由於上述眾多原因,舉行泰山封禪是非常罕見的。此外,司馬遷將傳說中的舜帝每年巡狩至泰山舉行祭祀活動作為封禪的依據,追述了舜前後的封禪情形,並對漢武帝封禪泰山的經過進行了特別的敘述。
根據史書記載:司馬遷20歲時來到嚮往已久的泰山領略峰巒之偉岸,考察封禪的遺蹟。後來,先父的遺恨使司馬遷對泰山的崇敬情感更加刻骨銘心。司馬遷在朝為官時,武帝曾經多次前往泰山,他都在隨從之列。《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我到齊國(今山東省北部),從泰山到琅琊(今山東省諸城縣),北至大海邊,方圓兩千裡內土地肥沃,老百姓性格開朗豁達……”
泰山在司馬遷心目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這在他給好朋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就能看出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表明泰山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永遠是莊嚴凝重的形象!
4�“我本泰山人”:曹植與泰山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他才思敏捷、才華過人,10歲時就能誦讀大量詩、文、辭賦,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喜愛,相繼被封為鄄城王、東阿王、陳王。曹操多次想將他立為太子,但曹植才盛率真、行為放任,缺乏心計與權術,屢犯法禁,逐漸失寵。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承魏王位,不久稱帝,因害怕曹植奪位,對其橫加猜忌和*。曹植的生活由此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了時刻受限制和打擊的物件。千古流傳的名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創作於這一時期。公元232年,曹植抑鬱而死,年僅41歲。
作為三國時期“建安七子”的核心人物,曹植因長期生活在泰山周邊地區,曾經多次登上泰山,並認為“我本泰山人”(《盤石篇》)。此外,他還創作了一大批有關泰山的詩文,如《飛龍篇》和《驅車篇》。
飛龍篇
清晨遊泰山,雲霧多繚繞。
忽遇二童子,臉色真美好。
身騎一*,手拿靈芝草。
我知是仙人,跪下問仙道。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九章 巍巍泰山(27)
西入神仙宮,金樓長廊道。
給我以仙藥,說是天神造。
教我服此藥,養精又補腦。
壽命如盤石,長生永不老。
驅車篇
駕車趕老馬,來到泰安城。
神奇泰山高,五嶽享尊名。
周遭建標誌,共有十二享。
山間湧泉水,玉石光晶瑩。
山巔南望吳,西看太陽神。
靈魂歸於此,死者泰山奔。
帝王承天命,封禪靠功成。
歷代皆如此,《禮記》有規循。
祭文有長短,都在頌德行。
封禪七十們,黃帝獨仙靈。
吃霞喝仙露,羽毛披在身。
起腳行空中,直升上天庭。
年壽同神仙,不死永長生。
詩中的“清晨遊泰山”、“駕車趕老馬,來到泰安城”都表明他曾經到過泰安,登過泰山。
曹植晚年,在曹丕的*下,境遇日漸惡劣,心境也日趨苦悶,彷彿活在人間地獄一般。因此,自由的天堂成為曹植嚮往的地方,《仙人篇》也成為讚頌泰山神仙的著名篇章:
仙人攬六著。對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四海一何局。九州島安所知。
韓終與王喬。要我於天衢。
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
飛騰踰*。高風吹我軀。
回駕觀紫薇。與帝合靈符。
閶闔正嵯峨。雙闕萬丈餘。
玉樹扶道生。*夾門樞。
驅風遊四海。東過王母廬。
俯觀五嶽閒。人生如寄居。
潛光養羽翼。進趨且徐徐。
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與泰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