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我主義”。
由於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實施了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這些政策促進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也讓大量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得到百般呵護,由此,也鑄就了“80後”一代人的一種總體性格特徵,那就是沉溺於自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我主義”。這種性格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對於進行一些富有創意或藝術性的工作,這種性格比較適合,但要在講求協作和團隊精神的現代化公司裡生存和開展自己的工作時,這種性格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因此,進入職場後,很多自我主義者都淪為了“窮忙族”。
沉溺於自我的人一般表現為,任何事都喜歡從“自我”出發,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從別人或公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來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大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架勢,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把自己陷入絕境,陷入腹背受窘的工作狀態之中,進而走上“窮忙”之路。
潘劍的工作經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潘劍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廣告公司,從事廣告文案工作。廣告文案這種工作並非光文筆優秀就能幹好,因為還須把一些商業創意和策略也融會其中才行。可是,潘劍卻總是沉溺於自我,認為自己了不起,文筆又好,又懂得廣告文案的常識,因此,在工作時,他從不和同事一同協商,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思想去寫作文案,有的同事提醒他應該學會善於與客戶和負責廣告運作的同事多溝通,或者去請教一下經驗豐富的文案總監。但潘劍對同事的好心勸告置若罔聞,雖然表面上嘴上答應了,實際工作時卻並不按照同事說的去做,依然我行我素。結果,他工作這一個月之中所做的廣告文案全軍覆沒,統統被客戶給否定掉了。公司的很多領導和同事也一致認為他過於傲慢自負,沉溺於自我,於是老闆便解僱了他。潘劍的例子值得某些“窮忙族”思索和反省。
當然,要想糾正沉溺於自我傾向,就要學會與自己較勁並不斷反省自己的過錯和問題。同時,也要嘗試或者儘量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學會揣摩別人的心思,並使自己工作上的思想和行為與其協調一致。
為了做成、做好事情,要強迫自己改變,而不是出現問題的時候首先去埋怨別人、指責別人,把自己開脫出來。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讓那些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首先改變自己。”
蒙牛集團也有一個標語: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同時,蒙牛還流傳著這樣的話: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不夠。
改變以自我為中心,就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就是一個使自己由“小人”向君子轉變的過程。完成了這個轉變過程,人就成熟了,就會很從容,在和別人的合作過程中,都會遊刃有餘。
隨著“自我主義”傾向改變,世界好像也在做出改變來回應你,你與同事或者上司在工作中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協調,並最終使得你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職業。
任何情況下,單槍匹馬以自我為中心的“逞能”往往是無法順利完成目標的,固執己見的自我主義是成功路上的大敵。現代無論什麼樣的企業運營,都是百分之百地依靠團隊協作精神,團結就是力量,不管個人職位是高是低、能力是強是弱,都要有團結協作的意識,這樣才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
所以,“窮忙族”想擺脫窮忙,首先要擺脫沉溺於“自我主義”。
任性而為,難成大事
“80後”是彰顯個性的一代,也是最為任性的一代。由於出生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不論男孩兒還是女孩兒,“80後”都有任性的特點。因為多數“80後”都是獨生子女,有的父母還不在身旁,由爺爺奶奶一輩的老人們來照顧。這使他們在家裡受到了過多的嬌慣、溺愛和遷就,天長日久,就養成了任性的性格。這種現象在社會上非常普遍,慢慢地,便形成了這代人的總體性格特徵,同時,這個特徵也間接地導致了部分“80後”的“窮忙”。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80後”這種任性的性格,使他們在工作中難與同事和諧相處,更不用說協調或者融洽地配合了。不但這樣,在家庭中,有些“80後”與家庭成員之間也難以和睦相處,他們思想固執,我行我素,甚至發展到唯我獨尊的地步。因此進入職場後,這些人處處隨性而為,不懂裝懂,亂髮脾氣,不服上級教導,最終排進了“窮忙族”的佇列中。
“80後”的“窮忙族”在職場上還有一個特點是獨立性差、依賴性強,這種特點也常常表現在他們的工作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