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事情,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是滿足不了的,情緒就會變得異常的不好,甚至是憤怒。如果一個人經常沉浸在這種情緒當中,就會發現自己永遠都生活在自造的“水深火熱”中,也就基本沒有什麼好生活了。
第四就是行為的不穩定性、多變性。
人的行為總是在目的、道德等因素的控制下,具有了一定的傾向性,而且只要這種傾向性一經形成,會顯得非常穩定,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改變的。
然而這種特殊情況往往就是一個人的情緒,因為它具有多變、不穩定性等特點。喜怒哀樂而變化無常,經常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
曾經有人說“人是感情的主人”。因此,要想適應我們的心情,就必須儘量減少這種“特殊情況”,讓自己的行為逐漸走向正規化。
第五就是行為的攻擊性。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在失去理智的時候,行為往往是可怕的。不僅具有攻擊性,在很多時候,這種攻擊性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當然這種攻擊不一定以身體行動的方式出現,也可以用語言或表情的方式出現。如諷刺挖苦他人,在臉色上給他人難堪,或者讓別人處在尷尬之中,下不了臺等,這些行為都會給自己或者對方造成一定的損失。
這些情緒化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都表明了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予人們力量的同時,也深深地刺傷了很多人的心。因此我們要學會利用情緒的力量,不至於被情緒傷害。這就是在處理事情上,要先適應自己的心情,從各個方面來防止這種內在的傷害。
但是如何才能達到控制自己情緒的目的,並能讓自己順利地適應心情呢?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承認自己的弱點,特別是情緒上的弱點,不能迴避,更不能視而不見。在承認的基礎上,再認真分析自己產生這種情緒弱點的原因,然後再找適當的方法去克服。
(2)要控制自己的慾望。一個人的慾望在很多時候都是不好情緒的出發點。因為當一個人的慾望不能得到滿足時,他的行為就會變得出奇地簡單和淺顯。接著就會產生短視、劇烈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過激行為。因此在降低過高的期望的基礎上,還要善於擺正“索取與貢獻、獲得與付出”的關係,才可能做到真正的防止盲動的情緒化行為。
(3)要學會正確認識、對待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矛盾。
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因此要學會全面觀察問題。不要只看其中陰暗的一面,而要善於多看光明面、積極面,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生存的意義和價值。讓自己變得更樂觀,同時也使自己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即使是遇到嚴重的挫折也至於氣餒,更不會說打退堂鼓。
(4)要學會正確釋放、宣洩自己的消極情緒。
人的不良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生活垃圾一樣,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排除,就會給生活帶來很多的不方便。情緒也一樣,只要是遺留下來的情緒就會在心理鬱積,時間長了就會擾亂人們的情緒,就容易產生情緒化行為。
因此,適時地釋放、宣洩自己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至於途徑就有很多,譬如,找朋友談心,或者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幹,並善於從中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安慰、精神寄託。
處理事情要先適應心情(3)
這些僅僅是一些很普通的技巧,至於涉及到個人該怎麼做,還得依照個人不同的情況而作出不同的決定,最終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
生活猶如一個美麗的湖泊
而心情就是其中的水
潮起潮落都是一種美麗
就看你是站在什麼角度來欣賞的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讓別人適應你不如你去適應別人(1)
每個人都想擁有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想地球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轉,誰又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很多事情上,很多人都不能分出這種淺顯的是是非非,總是希望別人,甚至是周邊的環境來適應你,卻不知道主動去適應別人和周邊的環境。
聰明的人能感動自己、征服自己,甚至會改變自己,這就意味著有力量戰勝一切的挫折、痛苦和不幸。而愚笨的人則是相反,雖然在很多時候,能感動自己,卻不能征服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生活在一種持續的不適應中,把原本應該主動的生活變成一種被動的接收,快樂自然而然也就不存在了。
一個人能真正地改變自己,就意味著理智的勝利;如果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