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他至死都要成為一個盲目狂熱的反猶主義者,他在臨死前幾小時寫的最後遺囑中還對猶太人作一次最後攻擊,說他所發動的[27]戰爭是他們引起的,現在斷送了他和第三帝國。這種強烈的仇恨在那個帝國裡後來竟會影響到這麼多的德國人,最後導致了一場景象這麼可怕、規模這麼龐大的屠殺,以致在文明史上留下了一個極其醜惡的創痕,只要地球上還存在著人類,這一創痕就肯定會永遠存在。
1913年春天,希特勒離開了維也納,到德國去住,據他說,他的心過去一直嚮往著德國。他當時24歲,除了他自己以外,人人看來,他從各方面來說都失敗了。他沒有成為畫家,也沒有當上建築師。人人都可以看出,他一事無成,只不過是個流浪漢——而且是個古怪的、有書呆子氣的流浪漢。他沒有朋友,沒有家庭,沒有工作,沒有居處。不過,他有一樣東西:對自己的不可抑止的信心和深刻的熾熱的使命感。
他離開奧地利也許是為了要逃避軍役。* 不是因為他是個膽小鬼,而是因為他不願同猶太人、斯拉夫人以及帝國的其他少數民族一起在軍中服役。在《我的奮鬥》中,希特勒寫道,他在1912年春天到了慕尼黑。不過,這一點他弄錯了,警察局登記冊中載明,他在維也納一直呆到1913年5 月。
他自己說的離開奧地利的原因是相當誇張的。
我對哈布斯堡國家的內心憎惡越來越強烈了??我在首都看到的民族雜居現象,捷克人、波蘭人、匈牙利人、盧西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工人的大混雜,還有到處像蘑菇一樣生長的猶太人——猶太人,沒完沒了的猶太人,都使我感到憎厭。這個大城市使我覺得是人種退化的象徵??我在這個城市呆得越久,我越是憎厭異族混雜,因為這種混雜已經開始腐蝕這一日耳曼文化的古址??為了上述種種原因,我越來越渴望到我童年時代就暗暗想望和熱愛的地方去。
他後來在那個他這樣熱愛的國家裡的命運是他當時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他當時從法律上來說還是僑居德國境內的一個外國人,一個奧地利人,這種情況一直保持到他擔任總理前不久。要了解希特勒,就必須把他當作一個奧地利人,這個奧地利人在哈布斯堡帝國崩潰之前的最後10年中才成年,他沒有在這個帝國的文明首都紮下根,他懷有當時講德語的極端分子中間極為流行的一切荒謬偏見和憎恨,他不能瞭解他的極大多數同胞的正直、誠實、可敬的品格,不論他們是捷克人,還是猶太人,還是日耳曼人,不論他們是窮人,還是富人,不論他們是藝術家,還是手藝工人。很可懷疑,是否會有一個來自北方,或者來自西方的萊因蘭,或者東方的東普魯士,或者甚至南方的巴伐利亞的德國人,由於本人任何可能的經歷,也會在自己的血液中和思想中具有那些把阿道夫·希特勒推上他最後達到的高峰的同樣的種種混合成分,當然,除此之外,希特勒還有不少的不可預測的天才成分。
但是在1913年春季的時候,他的天才還沒有顯露出來。在慕尼黑,同在維也納一樣,他仍舊囊空如洗,舉目無親,也沒有正式職業。接著1914年夏天爆發了戰爭,把他像千百萬其他人一樣捲了進去。8 月3 日,他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申請志願參加巴伐利亞步兵團,結果獲准。
這是個天賜良機。現在這個年輕的流浪漢不僅能夠滿足在一場他認為是生死存亡的鬥爭中為他所熱愛的第二祖國服務的願望,而且也能夠逃避他個人生活中的一切失意和煩惱了。
“對我來說,”他在《我的奮鬥》中寫道,“這彷彿是把我從年輕時代壓在我身上的窮困下拯救出來。我很坦率地承認,在熱情衝動之下,我跪了下來,衷心感謝上天賜給我這個能夠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幸福機會??對我來說,對所有德國人來說都是一樣,現在我的生命中最值得紀念的時期開始了。同這場巨大的鬥爭相形之下,過去的一切都成了過眼煙雲了。”
對希特勒來說,過去的一切——貧困、寂寞和失意——都要退居到次要地位,雖然以後還是永遠影響著他的思想和性格。現在,將要為千百萬人帶來死亡的戰爭,卻為這個25歲的青年帶來了生命中新的一頁。
第二章 納粹黨的誕生
1918年11月10日,一個陰暗的秋天的星期日,阿道夫·希特勒嚐到了他出於深刻的仇恨和失望而稱之為本世紀最最卑劣的事情的滋味。* 一個牧師到柏林東北波麥臘尼亞小鎮帕澤瓦耳克軍事醫院來對傷兵宣佈一個簡直令人不能相信的訊息。希特勒當時正在那個醫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