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蘇斯基元帥向法國人表示最好聯合起來對德國進行一次預防性的戰爭。甚至墨索里尼對於希特勒上臺執政,事實上也並不熱心,儘管在表面上他裝出歡迎第二個法西斯國家的出現的姿態。一個在潛力上大大地強於義大利的國家的元首,很可能不久就使領袖(Duce)* 黯然失色。一個狂熱的泛日耳曼德國對奧地利和巴爾幹各國會有野心,而在這些地方,那位義大利獨裁者也已經提出過他的領土要求了。蘇聯對納粹德國的敵意是很顯然的,因為它是1921年以來共和制德國的唯一友人。這樣,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中,第三帝國的確是孤立無友的。而且,它又沒有武裝,或者說,同它的高度武裝的鄰邦對比之下,相對地來說是如此。
因此,希特勒外交政策的當前戰略和策略,是由德國的軟弱和孤立處境這個殘酷現實所決定的。但是,自相矛盾的是,這種處境又提供了符合他自己和大多數德國人民最強烈的希望的自然目標:在不致引起制裁的情況下襬脫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在不致引起戰爭的情況下重新武裝。只有在他完成了這雙重的短期目標以後,他才有軍事力量,能毫無牽制地實現既定的長期外交目的,它的具體目標和方法是他早在《我的奮鬥》中就十分坦率和十分詳盡地規定了的。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顯然是以宣傳裁軍和和平的方法來迷惑德國在歐洲的敵手,同時張大眼睛尋找他們集體甲冑中的弱點。1933年5 月17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了“和平演說”,這是他一生中最漂亮的演說之一,是欺騙宣傳的傑作,它不僅深深地打動了德國人民的心,使他們團結在他的背後,而且在國外造成了一個深刻的、使人有好感的印象。就在前一天,羅斯福總統剛剛向44個國家的元首發出了一封動人的信件,概述了美國在裁軍和和平方面的計劃和希望,呼籲廢除一切進攻性武器——轟炸機、坦克、機動重炮。
希特勒很快地響應了總統的呼籲,並且加以充分的利用。
我在昨天晚上獲悉羅斯福總統提出的建議,德國政府對他的建議表示最熱烈的感謝。德國政府願意同意這個克服國際危機的方法??對於那些希望合作起來維持和平的人來說,總統的建議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德國完'210' 全願意放棄一切進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裝的國家也銷燬他們的進攻性武器的話??德國也完全願意解散它的全部軍隊,銷燬它現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鄰國也這樣做的話??
德國願意同意任何莊嚴的互不侵犯條約,因為它並不想進攻別國,而只想謀求安全。
這篇演說,還有不少溫和的辭句和熱愛和平的表白,使得憂心忡忡的世界感到又驚又喜。德國不要戰爭。戰爭是“瘋狂透頂的事”。它會“造成現有社會和政治秩序的崩潰”。納粹德國並不希望把其他國家的人民“德國化”。
“上一世紀的心理狀態使人們認為他們要把波蘭人和法國人變成德國人,這種心理狀態同我們是格格不入的??法國人、波蘭人和其他國家的人民都是我們的鄰人,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改變這一客觀現實,否則,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其中有一個警告。德國要求同所有其他國家享有平等待遇,特別是在軍備方面。如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德國寧可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
但是在西方世界同聲慶賀希特勒出乎意料的講道理的時候,這個警告沒有得到注意。倫敦《泰晤士報》也認為,希特勒的平等待遇的要求是“駁不倒的”。工黨機關報倫敦《每日先驅報》要求相信希特勒的話。保守的倫敦《旁觀者》週刊認為希特勒已響應了羅斯福的呼籲,這個姿態使惶惶不安的世界有了新的希望。在華盛頓,據德國官方通訊社引述總統的秘書的話說:“總統對於希特勒接受他的建議感到很鼓舞。”
從這個性格暴躁的納粹獨裁者口中出來的,竟不是如許多人所預料的強橫威脅,而是甜言蜜語,全世界都給迷住了。而在國會中,甚至社會黨議員,那些還沒有被投入牢中或自行逃亡的議員,也沒有一個表示異議,都投票贊成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演說,使得國會能夠一致地予以透過。
但是,希特勒的警告並不是空口說說的,當10月初看到協約國堅持要在8 年之後才肯把它們的軍備降低到德國水平的時候,他就在10月14日突然宣佈,由於其他大國在日內瓦不肯給予德國平等待遇,德國立即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與此同時,他採取了其他3 個步驟:解散了國會,宣佈他將把他的退出日內瓦會議的決定交付全國公民投票來認可,最後命令國防部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