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在1938年的春天,由於他在奧地利的妙計獲得成功,他又進一步控制了陸軍,表現出他的大膽的領導才能,強調出只有他一人才能作出外交政策方面的決定,陸軍的作用僅僅是提供武力或者武力威脅而已。而且,他不費一兵一卒就使陸軍獲得了把捷克斯洛伐克在軍事上置於無法防禦地位的戰略位置。必須趕緊利用這種有利的戰略位置。
4 月21日,納粹在奧地利舉行公民投票後的11天,希特勒召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將軍討論綠色方案。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綠色方案是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突然進攻的計劃的代號。我們已經知道,它當初是馮·勃洛姆堡元帥在1937年6 月24日製定的。後來,希特勒在11月5 日向高階將領講話時,又詳細地作了說明。他告誡他們“對捷克人的突襲”應當“以閃電式的速度來進行”,而且可能“早在1938年”即予執行。”
顯然,由於輕易就征服奧地利,綠色方案已成為一項當務之急;這一計劃必須立即根據當前形勢加以修訂,各項準備工作必須也隨之開始。希特勒在1938年4 月21日召見凱特爾正是為了這樁大事。第二天,新任命的元首軍事副官魯道夫·施蒙特少校,就整理好了一份討論總結,內容分為三部分:“政治問題”、“軍事決策”和“宣傳”。
希特勒拒絕了“不必有藉口或理由就憑空進行戰略進攻的建議”,因為他認為“世界輿論的反對可能引起嚴重的局勢”。第二個辦法是,“在經過一段時期能逐步導致危機從而導致戰爭的外交談判之後再採取行動”,希特勒認為這也“是不足取的,因為那樣以後捷克' 綠色' 方面就會有所防範”。元首認為,至少就當時而言,還是採取第三個辦法為好,即“以一個偶然事件' 例如,在一項反德示威中殺害德國公使這樣的事件' 為藉口,發動閃電進攻”。我們記得,過去也曾計劃過以這樣的“事件”來為德國進攻奧地利製造口實,當時曾打算把巴本作為犧牲品。在希特勒匪幫的世界中,德國駐外使節肯定是隨時可以犧牲的。
希特勒現在已成了德國的最高統帥,因為他已取得了親自指揮三軍的權力,他向凱特爾將軍強調必須速戰速決。
'358' 採取軍事行動的頭4 天,從政治上說,是決定性的。如果不能取得突出的軍事勝利,肯定會發生歐洲的危機。既成事實一定能使外國認為軍事幹涉是沒有希望的。至於戰爭的宣傳方面,現在還不是要用到戈培爾博士的時候,希特勒不過談了一下“指導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日耳曼人的行動”的傳單和那些“包含有恐嚇捷克人的威脅”的傳單。
希特勒現在決意要消滅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使德國人深惡痛絕的和約的產物。它也是捷克的兩個傑出的知識分子托馬斯·迎裡格·馬薩里克和愛德華·貝奈斯親手締造出來的。馬薩里克是一個馬車伕的兒子,靠自學而成為一個大學者,並且成了這個國家的第一任總統。貝奈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靠半工半讀,讀完了布拉格大學和法國的3 個高等學府,後來幾乎是一再連續擔任外交部長,在馬薩里克於1935年退休以後出任第二任總統。16世紀時哈布斯堡帝國兼併了古老的波希米亞王國,捷克斯洛伐克現在又從這個帝國中分割出來,在1918年建國以後己發展成為中歐最民主、最進步、最文明、最繁榮的國家。
但是,就由於它是由幾個不同的民族組成的,它從一開頭就苦於一項國內問題,20年來一直未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少數民族的問題,捷克斯洛伐克國內有100萬匈牙利人,50萬盧西尼亞人和325 萬蘇臺德日耳曼人。這些民族都依戀不合地仰望著他們的“祖國”——匈牙利、俄羅斯和德意志。雖然蘇臺德人從來沒有歸屬過德國' 除了曾是組織鬆散的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而只歸屬過奧地利。至少可以說,這些少數民族要求得到比已有的更多的自治。
就是在1000萬捷克斯洛伐克人中佔1/4 的斯洛伐克人,也要求某種程度的自治。斯洛伐克人雖然在種族上和語言上同捷克人十分接近,在歷史上、文化上和經濟上的發展卻遇然不同,主要是因為受了匈牙利人幾百年統治的緣故。1918年5 月30日,美國的捷克流亡者和斯洛伐克流亡者在匹茲堡簽訂了一項協定,規定斯洛伐克人有自己的政府、議會和法院。但是布拉格政府並不認為自己受這一協定的約束,也沒有予以遵守。
可以肯定他說,同絕大多數其他國家,即使同西方國家,即使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