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 頁)
爾特帶來了一個訊息,後來被科爾特說成是張伯倫以諒解和公正的態度對待未來的反納粹德國政權的莊嚴保證。實際上這個英國人帶來的只是張伯倫對下院的演說中的一段話。在這篇演說裡,這位首相一方面拒絕希恃勒的和平建議,一方面宣佈英國無意“使一個願意同其他國家和睦相處、互相信賴的德國在歐洲無法獲得應有地位”。那一篇對德國人民表示友好的講演中的這一段話和其他的段落都曾由倫敦方面廣播過,那些密謀分子想必也在無線電中聽到過,但是他們仍然對那位非正式的英國代表帶到伯爾尼來的“保證”大表歡迎,認為是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東西。這些密謀分子得到了這個宣告並認為自己已經透過梵蒂岡取得了英國的保證之後,就滿懷希望地轉向那些德國將領,說他們是滿懷希望固然不錯,但是也可以說是絕望中的孤注一擲:“我們唯一能得救的希望,”威茲薩克在10月17日對哈塞爾說:“就在於舉行軍事政變。但怎樣舉行政變呢?”
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德國已經決定在11月12日侵入比利時和荷蘭。必須在這個日子以前舉行政變。哈塞爾警告其他的人說,在德國侵犯了比利時以後,就不可能得到“公道的和平”了。
對於後來發生的事,其實應當說是對於後來為什麼竟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參加這個密謀的人各持一說,互相矛盾,莫衷一是。像在慕尼黑時期的那次一樣,這次的中心人物仍然是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將軍。但是他忽冷忽熱,猶豫不定。在紐倫堡提審時,他解釋說,“野戰部隊”由於“全副武裝的大敵當前”,不可能舉行叛變。他說他曾呼籲不直接與敵人交鋒的國內駐防軍採取行動,但是他從國內駐防軍司令弗雷德里希' 弗裡茨' ·弗洛姆將軍那裡所能得到的,最多隻是一種諒解,那就是“作為一個軍人”,只要勃勞希契下命令,他馬上就執行。
但是勃勞希契甚至比他的參謀總長還要膽小怕事。“如果勃勞希契沒有足夠的魄力作出決定的話,”貝克將軍對哈爾德說,“你就應當作出決定,給他來一個既成事實。”但是哈爾德堅持認為,勃勞希契是陸軍總司令,最後責任應當由他負。大家就這樣推來推去,誰也不願負責。哈塞爾在10月末的日記中悲嘆道:“哈爾德的膽略和威信都不足以勝任此事。”至於勃勞希契,就像貝克所說的,只是一個“六年級小學生”。這時密謀分子由陸軍方面的經濟專家托馬斯將軍和諜報局的奧斯特上校為首,繼續在哈爾德身'650' 上做工作。哈爾德終於同意,至少他們認為如此,只要希特勒進攻西方的最後命令一下,就發動政變。但哈爾德本人後來卻說,這仍然要以勃勞希契作最後決定為條件。不管怎樣,11月3 日,據哈爾德和奧斯特在最高統帥部裡的一個心腹漢斯·格羅斯庫特上校說,哈爾德通知貝克將軍和戈臺勒這兩個主要密謀分子,要他們從11月5 日起隨時準備行動,陸軍總司令部和參謀總部所在的佐森成了醞釀陰謀活動的溫床。
11月5 日是關鍵性的一天。部隊將在這一天開往與荷、比、盧交界處的出擊點,同時勃勞希契也約定在這一天向希特勒攤牌。他同哈爾德曾經在11月2 日和3 日視察了西線的各高階指揮部,戰地指揮官們反對進攻的意見增強了他們的決心。哈爾德在自己的日記裡暗自寫道,“沒有一個指揮部認為進攻……有任何可能取得勝利”。於是陸軍總司令帶著把從前線將領們那裡得到了的大批論據,再加上他自己和哈爾德、托馬斯等人的論據彙整合的一份備忘錄,而且,用哈爾德的話來說,另外還帶了一份“反備忘錄”,那是對希特勒10月9 日那份備忘錄的答覆,在11月5 日這一天,驅車前往柏林總理府,決心說服希特勒放棄在西線立即發動進攻的計劃。如果勸說無效,勃勞希契就將參加推翻希特勒的密謀——至少密謀分子是這樣瞭解的。他們興高采烈,非常樂觀。據吉斯維烏斯說,戈臺勒甚至已經著手為未來的反納粹臨時政府草擬內閣名單了,後來還是頭腦較比冷靜的貝克制止了他才沒有這樣做。那時只有沙赫特一個人對這問題極感懷疑。“你們瞧著吧,”他警告道,“希特勒準會聞出氣味不對,明天不會作出任何決定。”
跟以前一樣,他們全都鍺了。
勃勞希契一無所獲,他的備忘錄也好,前線指揮宮的報告也好,他自己的論據也好,都沒有發生作用,這本來也是意料中的事。當勃勞希契提出當時是西方一年之中天氣最惡劣的季節時,希特勒反駁道,對德國人來說是惡劣的氣候,對敵人也同樣惡劣,何況來年春天天氣也未見得就好。最後,這位沒有脊樑骨的陸軍統帥計無可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