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1/4 頁)
灰��桓市氖О埽�筒豢殺苊獾匾��卸氛��
日益增長的' 德國' 人口,要求有更大的Lebensraum' 生存空間'。我的目標在於使我國人的數目和所需的生存空間之間有一個合理的比例關係。鬥爭就必須從這裡開始。沒有一個民族能夠迴避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俯首退讓,逐漸衰亡……在這裡,一切巧計良策都將無濟於事,刀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拿不出力量來進行鬥爭的民族是必然要退出歷史舞臺的……希特勒說,包括俾斯麥和毛奇在內的過去那些德國領導人的毛病是“不夠堅強。只有在一個有利時機對一個國家發動進攻才能解決問題”。由於認識不到這一點,結果1914年的戰爭“多面受敵。因而未能解決這個問題”。希特勒繼續說道:今天,第二幕戲正在編排。67年來我們第一次避免了兩線作戰……但是沒有人能夠知道,這種局面能夠維持多久……從根本上說來,我把武裝力量組織起來,並不是為了養兵不用。我一直都有決心要發動進擊。
想到目前單線作戰的好處時,這位元首提起了俄國問題。
就目前來說,俄國還沒有什麼危險性。它已經由於許多內部問題而被削弱了。況且,我們同俄國還訂有條約,但是,條約只有在它們還能為某種目的服務的時候才會得到遵守。俄國只有在它認為這個條約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才會遵守它……俄國仍然抱有長遠的目標,特別是加強它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地位。只有我們在西線騰出手來的時候才能夠反對俄國。
至於義大利,一切取決於墨索里尼,“他一死情況就可能全盤改變……正像斯大林如果死了一樣,義大利領袖一死會給我們帶來危險。一個政治家是很容易遭到不測的,最近我對這一點有親身'658' 體會”。美國“由於有中立法”,所以希特勒那時候還不認為它有什麼危險,同時它對盟國的援助也還很有限。然而,時間是對敵人有利的。“目前是一個好機會。再過6 個月就可能不再如此了”。因此:我的決心是不可變更的。我要儘快地在最有利的時機進攻英、法。破壞比利時和荷蘭的中立並沒有多大關係,在我們取得勝利以後,不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的。關於破壞中立的行為,我們不會提出1914年那樣笨拙的藉口。
希特勒對他的將領們說,西線的進攻意味著“世界大戰的結束,而不僅僅是一個作戰行動,它所關係到的不是某一個單獨的問題,而是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接著,他的講話就開始結束:我們歷代偉人的精神一定會使我們鼓起勇氣來。命運所要求於我們的,並不比對德國曆代偉人所要求的更多。只要我活著,我所想到的將只是我國人民的勝利。我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退縮,我將消滅一切反對我的人……我要消滅我的敵人!
這是一篇很能說明問題的演說,雖然幾乎所有的將領都不相信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可能取得勝利,但據我們所知,當時卻沒有一個將領站出來表示懷疑,也沒有任何人起來質問進攻比利時和荷蘭是否違反道德,因為這兩個國家的中立和邊界是得到德國的莊嚴的保證的。據當時在場的某些將領們說,希特勒對陸軍高階將領和參謀總部裡所存在的消極情緒的批評,比上面所說的要厲害得多。
當夭傍晚6 點鐘,那位納粹統帥又把勃勞希契和哈爾德叫了去,就“佐森司令部的情緒”狠狠地訓了那位陸軍總司令一頓,參謀總長則像一個犯了過錯的孩子一樣站在元首辦公室的門外等著。希特勒申斥說,陸軍總司令部從上到下全都染上了“失敗主義”情緒,而哈爾德的參謀總部則“抱著頑固的態度同元首鬧彆扭”。勃勞希契沮喪已極,據他自己後來在紐倫堡法庭上說,他當時提出辭職,但是希特勒不準。這位總司令回憶說,希特勒還嚴厲地提醒他,“我必須像所有其他的軍人一樣,完成我的職責,履行我的義務”。那天晚上哈爾德在日記中用速記符號寫了這樣一句:“危機重重的一天!”從各方面來說,1939年11月23日是一個里程碑。這一天標誌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甩開德皇威廉二世而掌握了德國最高軍政大權的陸軍,已被希特勒最後決定性地制服了。從這天起,這位前奧地利下士不僅認為自己的政治見解比他的將領們高出一'659' 籌,而且認為自己的軍事見解也是如此。所以他從此不再聽他們的意見,而且不許他們批評——其最後結果為全人類帶來了災難。
“我們之間從此有了裂痕,”勃勞希契在談到11月23日的事件時對紐倫堡法庭說,“雖然後來彌補上了,但是芥蒂始終存在。”
希特勒在那個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