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3/4 頁)
,有過許多報道,使德國人得意洋洋。他們當時相信,這種轟炸能使戰爭早日勝利結束。現在,在1943年,他們自己開始嚐到空襲的充分滋味,這種空襲的破壞力遠比德國空軍對別人,甚至比1940—1941年對倫敦居民的任何空襲都要厲害得多。德國人民像英國人民曾經表現過的那樣,勇敢地、艱苦地忍受了這一切。但是,在4 年戰爭以後,頻頻遭到轟炸就越發使人感到是嚴重的負擔了。這就難怪在快到1943年年底時,隨著德國人在俄國、北非和義大利的希望的破滅,隨著第三帝國從南到北各處城市都被炸成一片焦土,德國人民已開始絕望,開始認識到敗局已定,目'1010'前的遭遇就是這個敗局的開始。
當時已經賦閒在家的哈爾德將軍後來曾這樣寫道:“至遲到1943年年底時,人們已明確無誤地看出,這場戰爭在軍事上已經失敗了。”1943年11月7 日,啤酒館政變紀念日的前夕,約德爾將軍在慕尼黑對納粹黨的各地領袖們發表了一篇不準公開的、調子低沉的演說。他雖然沒有說得像哈德爾那樣嚴重,但對戰爭第五個年頭開始時形勢的描述也夠暗淡了。
' 他說' 今天,在國內戰線最令人頭痛、從而對前線有最嚴重影響的,是敵機對我們的家園和妻兒的恐怖空襲。在這一方面……戰爭具有了這種方式,完全是英國的過錯。自從種族戰爭和宗教戰爭以來,人們曾經認為不可能再發生這種戰爭的方式了。
這些恐怖空襲在心理、精神和物質上的影響十分重大,因此我們必須設法減輕——假若不能完全制止的話。
1943年的失敗和轟炸給德國人的民心和士氣所造成的影響,由這位代表元首發表演說的權威人士作了生動的描述。
顛覆的鬼影在全國各地徘徊著。所有的膽小鬼都在尋找出路,或者照他們的說法,尋找政治解決辦法。他們說,我們應當趁手裡還有點東西的時候進行談判……
不只是“膽小鬼”有這種想法。戈培爾博士本人,希特勒最忠實的和狂熱的信徒,像他在日記中所透露的那樣,也想在1943年年終之前尋求一條出路。他所苦心思索的不是德國應不應當談判和平,而是應當同誰談判的問題——同俄國,還是同西方?他不像某些其他人開始做的那樣,揹著希特勒談論尋求和平的必要性。他勇氣十足,毫無顧忌地直接向領袖傾吐自己的想法。
1943年9 月10日,戈培爾在日記中第一次提到可能進行和談的問題。那天他正在臘登斯堡元首大本營,他是在得到義大利投降的訊息之後奉召去大本營的。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應當首先轉向哪一邊:是轉向莫斯科方面,還是轉向英美方面。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對這兩方面同時作戰,要取得勝利是非常困難的。
他發現希特勒對盟軍在西方入侵的前景和俄國戰場的“危急”局勢“有些擔憂”。
令人苦惱的是,我們絲毫不知道斯大林留作後備的力量究竟有多少。我非常懷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有可能從東方調出若干師兵力到其他歐洲戰場上去。
戈培爾在他那機密的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在幾個月前肯定是會被他自己認為是叛國性質的失敗主義的想法的。寫了以後,他就開始對希特勒道出了這些想法:我問元首,我們遲早是否可以同斯大林打交道。他說暫時還不行……但元首認為,同英國人打交道要比同蘇聯人容易些。元首認為,到了一定時候,英國人會清醒過來的……我卻比較傾向於斯大林更為容易接近、因為斯大林是一個比丘吉爾更為實際的政治家。丘吉爾是一個浪漫的冒險家,跟他談話是談不出什麼道理來的。
當他們的事情搞得漆黑一團的時候,希特勒和他的助手們開始抓住這樣一線希望:盟國內部會發生糾紛,英國和美國會害怕紅軍席捲歐洲,終於會和德國聯合起來保衛舊大陸,使之不受布林什維主義的統治。8 月間,希特勒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和鄧尼茨相當詳細地談過這個可能性,現在,在9 月間,他又和戈培爾討論了這個問題。
' 戈培爾在日記中寫道' 英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意有一個布林什維克的歐洲……一旦他們認識到……他們只能在布林什維主義或者對國家社會主義放鬆一些,這兩者中選擇其一,那麼,他們無疑會對我們表示出願意和解的意向……丘吉爾本人是反對布林什維克老手,他目前同莫斯科合作只不過是權宜之計。
希特勒和戈培爾似乎都忘記了,是誰首先同莫斯科合作的,是誰迫使俄國作戰的。在同希特勒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