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量後粗魯豪放地笑道:“嚇嚇,小生!一點不小,分明是位英武高大的武生。”他擺擺手讓兩個龍武軍出去了。
王勃被注視得頗不自在:“別管小生老生,我這篇違犯皇上意願,是謂大逆不道,厭戰,反戰的諫書,難道還竟有人敢來冒名頂替嗎?”
“不不不不。”閻望遠徹底否定後,解釋道:“我那身經百戰的叔父閻伯嶼說,寫這篇諫書的是個神童。我那不出閨房的堂妹秀芹,看了你那文章連聲叫絕,說內容新鮮,文詞銳利,有豪氣,她非說你年齡沒過花甲,也過了半百。我也是個讀書人,看了你那尖刻的反戰書,我說啊……”
王勃感興趣地笑問:“你說我怎麼樣?”
閻望遠大咧咧地笑道:“我說文氣沖斗牛,肯定不是娃崽,也不是小生,準比我年紀大,是一個有著豹子膽,長得比我更像閻王爺的程咬金!”
“哈哈哈哈!”王勃尊敬的問道:“你叔父莫非是兵部要員?”
“兵部?”閻望遠牢騷地說:“我叔父閻伯嶼最看不起的就是兵部,那些掌握兵政大權的尚書、郎中、員外郎,都是些沒有血戰過沙場,打過硬仗,紙上談兵的貪官老大人。尤其是那兵部郎中裴宏武。”
“裴宏武,莫非是吏部尚書裴炎的侄兒?”
“就是這個仗著朝中有人敢做官,躍武揚威的小奸佞,東征明明打了敗仗,在他那裡一過手,就變成了破頑敵的克險攻堅;明明傷亡慘重,卻成了大勝利的捷報頻傳。”
“這還了得!”王勃驚奇又憤懣。
“就是了不得!”閻望遠牢騷更大:“那個裴炎說是吏部尚書,可兵部也都是他的死黨,他們叔侄,將監軍的,忠孝仁厚的皇太子殿下,蠱惑得暈頭轉向,言聽計從。”
“哪,皇上豈能也被矇蔽了視聽?”
“皇上是英明!”閻望遠想明褒暗貶,只是他不會說謊:“他一心想學他老子太宗皇帝御駕親征開疆拓土,東征西戰。可就是被三宮六院七十二貴妃,還有後院三千大美人,包圍了。長期臥床不起,反讓牝雞伺晨,武皇后操持了國家大事,左右了朝政。”
王勃如讀天書:“難道這連年不斷的東征,竟是那個言語尖刻,處事果斷的武皇后縱容的?”閻望遠十分肯定地說:“就是她顛倒了陰陽。從古至今,凡是后妃干涉朝政,無不天下大亂的。沒有她的溺愛縱容,哪能讓裴宏武這奸賊,拿著聖旨當虎皮,暴斂軍糧強徵兵徭!”
“朝中文武百官就沒有人直言諫君?”
“君王英明躺在龍床上,皇后暴戾執政在朝堂。前方傳來的捷報,滿朝沒有人去過朝鮮半島核實巡察過,誰敢空口說白話,去揭彌天大謊。”
王勃又認死理了:“戰爭殘酷,勝負都會有傷亡,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些士卒死了,他的父母妻兒是口碑。謊報軍情,能瞞朝廷,難瞞世人。能瞞一時,難瞞一世。這樣欺上瞞下的奸臣,罪大惡極,是可忍孰不可忍!
“忍!是可忍也得忍,不可忍也得忍,如若不忍,不小心踩著毒蛇,踢著惡虎,自己死了不要緊,還得誅連滿門!”閻望遠咬牙切齒作結論。
“照你這麼說,就只能為虎作倀了。”王勃十分反感。
“當然有。”閻望遠厭惡地回答:“那些老奸巨猾的奸賊更善於吃柿子撿軟的捏,專騙老誠的君子去跳火坑。比如那位文中子的兒子,諍臣魏徵的師弟禮部尚書王福畤。……
“王福畤!他,他怎麼樣?”王勃驚諤地急問。
“他是朝野聞名滿腹經綸,崇尚禮教的正人君子,赤膽忠君的廉潔清官。可是他又唯恐不能忠於職守,只要是聖上的旨意,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執行。”閻望遠一本正經地先褒揚。
王勃擔憂地:“哪麼,他,他的過錯在哪裡。”
閻望遠更嚴肅了:“就像李佴,那個騎青牛出關的老子。他走了正路,人亦相隨在正路上,他若走的是邪道,他將誤導多少正人君子也走上了邪道。”
王勃焦急地追問:“王福畤,王尚書,他走的是正路,還是走上了斜路。”
閻望遠反問:“東征非義戰,明明是敗仗不斷,他這禮部尚書,還帶著他四個兒子,盡善盡美的操辦祝捷慶典,將枉死的冤魂,樹立為勇於犧牲的報國英烈,為他們勒碑刻石記功德。你是個聰明絕頂的才子。你說說他們的所作所為,看看是正面樹立典範……。”
“實實是誤導了黎民,陷害了蒼生。”王勃非常痛心。
“他這看來不是為虎作倀。又分明是上欺君王,下誤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