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六八八團政治處副主任,皖東北獨立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五十五團團長,五十九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三旅參謀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九軍八十六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副軍長,南昌步兵學校校長,軍政治委員,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政治委員。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00、周世忠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十五軍團奉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周世忠任該旅六八七團連指導員。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戰。此後,他先後擔任營組織幹事、副營長、營長,參加了晉察冀邊區反擊日軍進攻、正太鐵路破擊戰、反擊日軍對晉東南九路圍攻、町店伏擊戰等戰役和戰鬥。
1939年11月,周世忠因戰功卓著,被上級調往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九團任副團長。
00、康應中
康應中,1921年2月1日生,河北省平山縣西王坡村人。漢族。1937年12月參加八路軍。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九團政治處青年幹事,新四軍第三師十旅二十九團政治處保衛幹事,第二支隊六團政治處特派員,黨總支書記,第三師獨立旅一團政治處保衛股長。參加了冀南、蘇北抗日根據地反“掃蕩”、反頑等戰役戰鬥。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人民自治軍新四軍第三師獨立旅一團政治處保衛股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六師十六團營政治教導員,第十六團政治處副主任,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六師十六團參謀長,副團長,第四野戰軍第十四兵團三十九軍一一七師三四九團副團長參加了三下江南、東北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勢、遼瀋、平津、衡寶、廣西等戰役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三十九軍一一七師三四九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九軍一一七師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學員,第一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蘭州軍區步兵學校政治委員,陝西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青海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2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88年7月榮獲獨立功勳榮譽章。
00、段思英
陝西省延川縣人。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五軍團二二四團民運幹事、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大黑山、山城堡、甜水鋪、鹽池等戰役戰鬥。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九團營組織幹事,冀魯豫支隊二大隊營教導員,冀魯豫軍區第四團政治處組織股長,第一團政治委員,第七軍分割槽政治部副主任,第三支隊政治委員,參加了太行山根據地“反掃蕩”、威縣、平型關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第五軍分割槽政治部副主任,獨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戰軍三十師副政治委員,參加了挺進大別山、淮海、渡江、進軍大西南等戰役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貴州軍區銅仁軍分割槽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委員,貴州軍區政治部主任,昆明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政治委員,成都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參加了西南剿匪等戰役戰鬥,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6Kz超級大本營軍事
00、吳國璋(1919―1951);安徽省金寨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隨部開赴冀魯邊區,任地方游擊隊負責人。1942年任河南省南樂縣基幹團團長。1943年先後任第十旅三十團、二十九團團長,參加了長春阻擊戰、大窪反擊戰、三打靠山屯及大黑林子追殲戰、昌圖和彰武攻堅戰等數十次有名的戰鬥。1947年任二縱五師師長。在遼瀋戰役中率部佔領義縣,承擔突破錦州城的主攻任務,回師時參加解放瀋陽。12月在平津戰役中一次斃傷俘敵1。7萬餘人。
1948年以後率部南下,參加了江西剿匪、湘贛戰役、連克忻城、上林、賓城等地。1950年,吳國璋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第三十九軍副軍長,參加了臨津江戰役,第四、五次戰役,不久,任第三十九軍代軍長。
1951年10月6日,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