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很大不利。為此,他要求志願軍克服一切困難,協助朝鮮人民軍打過三八線。在朝鮮人民軍三個軍團的協同下,充分發揮戰役的突然性,於1950年12月31日,向“聯軍”發起全線進攻,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打響了。
1950年12月31日,三八線附近風雪交加,氣溫驟降。黃昏,我志願軍和人民軍在西起臨津江口,東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發起第三次戰役。如同摧枯拉朽,“聯軍”的陣地被我軍迅速突破。
1951年1月1日,志願軍全線轉入追擊作戰。當時,我五十軍一四九師和三十九軍一一六師,分別向高陽和漢城方向迅猛攻擊。追擊部隊直插釜谷裡,切斷了聯軍退路。釜谷裡是距漢城不到40公里的一個小鎮,雖沒什麼名氣,卻無疑是敵我雙方拼死必爭的“咽喉要道”。
1951年1月2日晚,向漢城方向開進的我志願軍三四七團,在釜谷裡遭到“聯軍”的阻擊。當時,我偵察排潛入敵方陣地抓回一名哨兵。經審問得知這裡全是英軍,有一個聯隊的兵力。當時我方翻譯誤把一個“聯隊”理解成了一個“連隊”。當時團領導就派一連和三連上去,說你們趕快把他們俘虜了算了!沒想到後來才知道,這裡的守敵竟有一個團(英軍的聯隊就是團)。弄清事情的原因後,我志願軍三四七團迅速調整部署。3日凌晨3點,七連的83名官兵,接受了攻佔釜谷裡北面一個小高地,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當時鄭起就在七連擔任司號員。
守敵的抵抗相當頑強,再加上他們有強大的炮火支援,所以,在攻擊無名高地時,剛到山腳下,七連指導員和副連長就相繼犧牲。七連戰士拼死衝鋒,前仆後繼,經過一番激戰,終於攻佔了小高地,但連長卻負了重傷。犧牲前他對戰友只說了一句話:“我們鋼鐵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你們一定要守住陣地!”這時,在他身邊的鄭起就站起來對連長說:您就放心吧。我是共產黨員,請把手槍交給我,我替您指揮!
關鍵時刻,鄭起拿起那把手槍,他在山頭上大喊:同志們,現在連隊的幹部都犧牲了,大家都聽我指揮。共產黨員都要站在前面,人在陣地在!當時全連只剩下26人。
英軍為了打通退路,向無名高地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衝擊,這是鄭起在朝鮮戰場上經歷的最為慘烈的一次戰鬥。當他帶領大家打退敵人的第三次反擊時,全連只剩下17人。不久,英軍像輸紅了眼的賭徒,在炮火掩護下,又氣勢洶洶地向七連陣地發動了第四次進攻。鄭起不失時機地動員大家:同志們,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要把敵人打下去,為毛主席爭光!接著,輕重機槍同時開火,硬是把蜂擁而上的英軍〃壓〃了回去。但我方也損失不小,此時全連僅剩11人!丟下一片片屍體後,敵人不甘心失敗,很快他們又向七連發動了第五和第六次進攻。經過一番殊死較量,英軍又被擊潰。此時,鄭起發現陣地上僅剩下7人!
後來鄭起才知道,被困在釜谷裡的是英軍的王牌部隊“萊福槍團”和一個重坦克營。該團團長奧斯特曾揚言,“萊福槍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中國的一個師或一個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當天,他們發動了6次規模很大的進攻,竟沒有打下這個小高地。
中午時分,陣地上除四處瀰漫著戰鬥硝煙外,顯得格外寂靜。在這短暫的寂靜裡,鄭起組織戰友抓緊加固工事和掩體,並將彈藥集中到一起,做好迎擊敵人再次進攻的準備。下午3時10分,最後的較量開始了。“萊福槍團”孤注一擲,在半小時內將5000發炮彈雨點般傾瀉到了七連陣地上,整座小山彷彿被“犁”了一遍。接著奧斯特命令,把發射完炮彈的大炮統統炸掉。然後組織8輛坦克和一個營的兵力,向七連陣地發起了最後的衝鋒。英軍心裡清楚,只有強攻下這個高地,才能跳出志願軍的包圍圈,逃回漢城。
鄭起帶領另外6名戰士用機槍兇猛掃射著。而這次敵人也玩命了,常常是前面倒下黑壓壓一片後,後面又馬上潮水般湧了過來。志願軍戰士不停地射擊,投手榴彈,陣地上一時屍橫遍野。激戰到下午5時30分,鄭起發現,他們的彈藥已所剩無幾!這時,英軍士兵已衝到距陣地不到20米的地方,手榴彈扔完了,最後一根爆破筒也扔進了敵群。他端起衝鋒槍,幾梭子彈一頓猛掃,雖然放倒不少英軍,可子彈很快也打光了。敵人就要衝上來了,怎麼辦?忽然,鄭起想起了連長交給他的那隻手槍。他從腰間拔出後,對著衝過來的敵軍“啪啪啪”就是幾個單發射擊。眨眼間,手槍子彈也打光了。眼看敵人就要佔領陣地了,情急之下,鄭起想到身上的軍號。他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