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術也必須轉變。要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攻堅戰,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部隊在三八線以北數十公里停止進行休整.讓敵人先佔領三八線。準備明春再戰,殲滅敵人的主力。彭德懷把對形勢的以上估計及志願軍下步行動的意見,於12月8日電告毛澤東。就在這個時候,以印度為首的13個國家向中國政府表示“如果中國宣佈不越過三八線的話.則將得到印度等13國的歡迎和道義上的支援”。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針對這個提案明確指出:“美軍既已過了三八線,因此三八線已被麥克阿瑟破壞而不復存在。”周恩來的意思很明確,中國軍隊絕不會宣佈他們不會越過三八線。
12月13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的回電中通報了有關朝鮮戰爭的國際形勢,並明確指出〃要越過三八線〃。毛澤東的電文大意如下:(一)目前英美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帶來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進,希望在開城南北地區,即離漢城不遠的地區,尋殲幾部敵人。然後看情況,如果放入以很大的力量固守漢城,則我軍主力可以退至開城一線及其以北地區休整,準備攻擊漢城的條件,而以幾個師迫近漢江中游北岸活動,支援人民軍越過漢江殲滅偽軍。如果敵人放棄漢城,則我西線六個軍在平紅漢城間休整一時期,再繼續戰鬥。
彭德懷收到毛澤東的回電後,立即召集志司其他首長緊急討論:從軍事上講,志願軍入朝才一個多月.已連續打了兩個戰役,西線6個軍已相當疲勞;東線第9兵團人員、彈藥、糧食得不到及時補充。況且,第二次戰役後期敵人雖然逃得快,但實際上有生力量的損失並不大,其主力大都較完整地儲存了下來。敵人的大踏步撤退,並不完全意味著最後徹底的失敗,從戰爭常識上看,美軍的撤退一是因為他們在三八線以北的平原無險可守;二是美軍需要補充,需要迅速脫離接觸,依託三八線以南的陣地進行整頓。所以敵人之所以撤退得很快,其中有搶佔既設陣地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去進攻,絕對有諸多的不利。
但是,從政治上講,志願軍停止在三八線以北,正合美、英的意圖,他們正想利用三八線阻止我軍前進.以利其下一步行動。從軍事上考慮馬上打不好,從政治上考慮馬上打好,二者距離很大。政治決定軍事,經過反覆研究,彭德懷決定發起第三次戰役,打過三八線去。
2、臨津江一線敵我情況
①敵情
第116師地面之敵,系韓國軍隊步兵第1師第11團、第12團,師屬榴彈炮營及配屬的美軍炮兵約2個營。該師是韓國軍隊中戰鬥力較強的部隊,雖遭第一、二次戰役打擊,士氣低落,但兵員已補齊,依託臨津江天然屏障固守。其戰鬥隊形為一個梯隊(團、營為兩個梯隊),防禦縱深約5公里,由3道防禦陣地組成。基本陣地前沿和臨津江南岸長坡裡、松村、玄石裡、鬥只裡、舟月裡、新津浦、馬浦裡一線;團預備隊前沿陣地在124。7高地、高士洞、180。0高地、235。0高地、白雲、217。0高地一線;師預備隊15團陣地在金谷裡、大村、武建裡、浮石以南地區。第11團在玄石裡、新津浦西側、彌弛寺地域實施防禦;第12團在新津浦、馬浦裡、納木裡、雪馬裡東側地域實施防禦。其戰鬥分界線為新津裡西側300米處、館洞、積城、雪馬裡之線。炮兵發射陣地在舟月裡、定界、館洞東南側地域。客峴裡有81毫米迫擊炮、化學迫擊炮16門,馬智裡以西以南、於義洞南側各有一個榴彈炮連。
敵基本陣地內,除沿江陡崖有一道連續塹壕外,各高地均構築有塹壕、土木質發射點,構成環形支撐點式防禦。守備要點築有地堡及暗地堡,縱深有交通壕和隱蔽部,輕重機槍、無後座力炮、火箭筒能構成直射、側射的綿密火網,並晝夜以炮火封鎖江北岸渡口,破壞江面冰層。臨津江兩岸設有地雷群,在車輛易通行的地段設有混合雷場。敵每日9時開始以排、連小分隊渡江向我陣地前沿實施戰鬥偵察,黃昏則撤回江南。敵航空兵每日分批輪番偵察、轟炸、掃射江北前沿和縱深較大的村鎮、交通樞紐、橋樑、制高點,尤其對浪浦裡以北高地封鎖較為嚴密。夜間,敵交替使用照明彈、照明雷、夜航機和探照燈實施觀察。
②我情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116師為原東北野戰軍中頭等主力2縱5師,系第一批入朝參戰部隊,經過第一、二次戰役鍛鍊,在勝利鼓舞下,士氣高昂、求戰心切。該師在以往戰鬥中,有豐富的攻堅突破經驗(為遼瀋戰役中攻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