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受到三年前的那本書影響或啟示;甚至在字裡行間,看得出前一本書的影子。
後出版的這本書,是不是當然會把三年前的那本書列為“參考書目”?
錯了!你八成發現他連毫不相關的書都列入了,獨獨沒列那本極相關的書。
紅花只需綠葉的心理
再舉個例子:在商圈和政壇,怎麼看某人都應該把另一個“幹才”列為他的副手。
但是,副手發表,卻常常不是大家看好的那個人。
再說得平民化一點吧——
女孩子結婚了,找伴娘,一堆手帕交、好朋友,裡面有個花容月貌的,足以幫婚禮撐場面,令大家*。
新娘子會選“她”當伴娘嗎?
只怕不會!誰會希望作陪襯的人光芒壓過自己呢?
韜光養晦、收斂光芒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是那“美極了”的女生,新娘子跟你最要好,於情於理,她都不得不請你作伴娘。
你要怎麼辦?
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推,說自己最近身體不好,撐不住,搞不好半路暈倒了;請她另找別人,甚至推薦一個。
於是她可能表面上怨一怨,心裡卻如釋重負地立刻另外去物色。
還有一個選擇,是當你不得不接受時,千萬別挑那比新娘更華麗或更誘人的禮服,髮飾化妝也一定要比新娘子遜一些。就算“她”要你挑好的,你也得推。那“主角”一定會暗暗感謝你。
不可“自以為大”
“誰是主角”,這是在任何團體中、聚會時,都要搞清楚的。
就算你是老師,而且是“大師”、“名師”、“宗師”,今天你的學生開畫展,請你這大師光臨。你到了之後也要弄清楚今天的主角是誰,想想他為什麼請你來。
他表面上說請你來“誨正”,其實是請你以光門面、以壯聲勢、以抬身價。
所以你最好從頭到尾都點頭讚美。就算有一萬句話要說、要罵,也得等開幕酒會結束,賓客散盡,只有你學生在的時候,再小聲說。
甚至為了不煞風景,你應該等畫展結束後,再找個私下的場合“一一指點”。
你那學生能不心領神會、點滴在心嗎?
既然到場,就得捧場
再舉個例子——今天你是記者,“上面”突然交代你去採訪某公司的新產品、某作家的新書發表,或某獸醫院的豪華設施。
你去看了之後,發現爛透了,不值得報導,反而值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