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的工作量,並且開機一次性成功。又比如,當地下五米深處施工遇到流沙層大量塌方,阻滯工程進展,公司二百多名施工人員連續半個多月日夜奮戰在工地上,終於攻克難關。這當中時常可見湯宏祥一身泥水的身影,他像在部隊身先士卒與戰士一起摸爬滾打、一起進行國防施工一樣,與公司職工一起奮戰在工地上。
第二水廠擴建工程在增加了214萬元工程量的情況下,不僅自行消化,還靜態節約投資240萬元。為了節約開支,工程竣工投產供水時,也沒有舉行剪綵之類的任何慶典儀式,真是“滴水不漏”。整個工程提前五個月圓滿完成,所安裝的儀表裝置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並從國外引進世界先進的自動加礬加氯裝置。增量擴建後的第二水廠只要每班四名工作人員就可以透過計算機控制系統自動控制水處理全過程,所供水質也一下子提高到國家飲用水源一級標準。這項工程其最後階段的新老系統對接工作,就用了三天三夜,湯宏祥三天三夜不離現場,直到站在送水泵房平臺中央,穩穩地撳下控制按鈕,龐大的高壓電機轟鳴旋轉,三臺每小時流量2700噸的水泵齊張大口,把清甜的自來水吸送進通向全城的管網。新建泰州市的市長丁解民破天荒第一次動用市長資金一萬元,以獎勵對接送水工作的完成。泰州市區缺水歷史就此宣告結束。泰州市建設委員會特別下發檔案《風正效益好》,對第二水廠擴建工程的完成進行表揚。
三,勇挑重擔,開拓前進,建設第三水廠
過去,泰州市區自來水的水源是城河水,基本上是自行迴圈,水體有限,隨著城市生產生活發展,汙染加重,城河有成為排汙渠道之勢,水質每況愈下,這成了自來供應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新建泰州市委市政府決策在遠離市區33公里的長江邊建立第三水廠,直接以長江為本市自來水的取水源,從而改善自來水的水質水量。這項工作自然落到自來水公司的肩上,湯宏祥面對著新的艱鉅任務。
從長江岸到市區,沿途經過十一個鄉鎮,三十四個自然村,三十一條河流,送水管線的建設佔百分之五十的工程量。如果管材選用不當,發生管裂、爆管,不但要影響經過地段的生產生活,而且會致使市區長時間停水,責任之重大可想而知。湯宏祥勇挑重擔,帶著技術骨幹走南闖北,傾聽專家意見,考察管材生產廠家,反覆研究論證,最後,他力排眾議,甚至頂住某種壓力,一錘定音,決定採用青島北鋼產的大口徑球墨鑄鐵管材。該廠是臺商經營的,老闆首先領教的是湯宏祥“約法三章”,說:你每次到泰州來要七、八天,出於禮節,請你吃一頓飯,其餘請自便。你也不要請我們,這樣彼此節約時間,也有利於質量監督工作。老闆將準備好的禮品悄然收起,反而產生了好感,表示一定確保質量。後來,整個管線工程試壓57次,合格率達百分之百。
人們想象,主持和參加這麼大的工程,手中那麼多專案,發點兒“水財”是神不知鬼不覺的事,湯宏祥擲地有聲說,我們決不越雷池一步,我們不收任何不乾不淨的錢。自來水名為自來,其實並不是自己流來的,而是花費千千萬萬的人力物力才得來的,建第三水廠是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生命工程”,動一絲一毫以權謀私的念頭就意味著犯罪。過去擴建第二水廠時的經驗在這時起了作用,這就是抓住一個“管”字,阻絕*,不讓“廠建人倒”的悲劇發生。所有人員必須嘴不饞、心不貪、手不軟,廉潔自律。事實上,這已成為確保工程圓滿完成的重要前提。湯宏祥以身作則,牢牢把握這一條,不怕得罪人,敢於唱“黑臉”。
泰州第三水廠工程在自來水行業中是罕見的,工程期預計兩年半,結果,從破土動工,到試水一次性成功,只用了567天,提前完成,實現了市委市政府確保1999年國慶節前讓泰州市區人民飲上長江水的莊嚴承諾。
隨著泰州舊城改造、新區建設的開展,城市舊的供水管網維修改造工程浩繁,新管線鋪設面廣量大。至1999年,這方面的總投資達4232萬元,改造舊管網9000米,鋪設新管線17000米。只要一發生爆管等異常情況,湯宏祥必到現場坐鎮指揮,有時捲起袖子撈起褲腿與職工一起幹。自來水公司的《社會服務承諾細則》保證小戶一週內,大戶兩週內,完成設計及稽核,管網小修8小時完成,大修24小時完成。公司實行了24小時三級值班制,以確保生產安全和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報修任務。
為了進一步提高和保證供水質量,湯宏祥果斷決策,投資800萬元,籌建自來水檢測中心,順利透過省級化驗室等級評審和計量認證。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