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為外部事物的影響,比如,給予人們實惠的東西,即對人們生活有利的東西,像太陽驅走了黑暗的恐懼,使萬物生長,因此後人崇拜它;當然對人們生活不利的因素,由於太強大,無法戰勝,也可以使人對其崇拜,像瘟疫,它奪去人們的生命,使人痛苦,但又消滅不了,所以,人們崇拜瘟神。總之,所有的崇拜物件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生活。
那麼,虛無的天空對人又有什麼影響呢?無形無體,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不會使古人產生聯想的,比如,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卻對人類有重大影響,可是古人認識不到,所以世界上沒有崇拜空氣的。
從思維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智力的發展是個漸進的過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維佔了主導地位,而抽象思維卻不發達,這一點在原始的巖畫中得到了證實。巖畫的內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是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射殺一頭鹿,如何崇拜一種東西等等,在巖畫中絕對找不著像畢加索印象派的繪畫。
形象思維來自於直接的視覺刺激,而動態性的東西往往比靜態的東西更能引人注目,例如,天空中閃爍的星辰、盈虧有序的月亮、東昇西落的太陽、飄逸流動的星雲、金蛇般的閃電、時大時小的雷鳴等都具有強烈的動感,所以自古以來就強烈刺激著原始人,並統統發展成為原始崇拜的物件。相反,虛無的天空是絕對靜止的,甚至連想象都想象不出來,根本不具備引人注目的動態特點。
從中國人的心態來分析,歷史形成了中國人現實、功利的心理,魯迅曾總結說:“華土之民,先居黃河流域,頗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實際而黜玄想。”實際的中國人發明了最不實際的“天空崇拜”,這本身就是一樁怪事。
或許有人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來反駁我們,但從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奴特手腳跨地彎曲的半圓身體,身上又裝飾著許多星星看,人們並非將奴特當成天空本身來崇拜,只是把她作為星辰之母而已,在本質上還是星崇拜,不是天空崇拜。
在完全沒有可能的前提下,中國古代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宗教崇拜。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問題。如何合理、科學地解釋她呢?
除非有新的考古資料出現,否則,用現有的資料是不可能解答這一問題的。甲骨文我們研究了近100年,上古文獻我們研究了幾千年,但至今問題沒能解決。難道我們非要等到新的考古資料出現以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中國尚有大量的資料沒有被利用,那就是上古神話。當我們不能在文字記載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現的恰當解釋時,為什麼不去考慮從神話中探源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25
事實上,中國古人格外注意天空並非源起於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話出現的時候,原始人不知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對虛無的天空總是津津樂道,給後人留下了大量關於天的神話,有趣的是,中國上古神話是以“天”為中心展開的,許多著名的神蹟都和“天”有密切的關係,例如,“開天闢地”的神話涉及盤古、伏羲、女媧、混沌、黃帝等神;“天梯”的神話涉及伏羲兄妹、黃帝、顓頊、柏高、十巫等神;“女媧補天”的神話涉及女媧、祝融、共工等神;“天傾西北”的神話涉及祝融、共工、大禹等神;“十日並出”的神話涉及太皋 、羲和、后羿、嫦娥、西王母等神。可以說,天神話是一條紅線,它能穿起中國許多神話和古神。在神話研究者感嘆中國神話不像古希臘神話那樣有體系的時候,為什麼不去注意中國的有關“天神話”呢?因為中國的“天神話”自成一個體系。
按照一般的常識,神話的歷史要比文字的歷史久遠。中國的天崇拜產生於殷、周時期,比神話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們認為,“天空崇拜”與“天神話”之間有必然的聯絡。
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天崇拜”的天與“天神話”的天,兩者含義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們各自的物件又是什麼呢?
正如我們以上分析的那樣,如果神話中的“天”也是一個無形無體的虛空,那麼不但不會形成“天空崇拜”,甚至連“天神話”的本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對大量關於“天”的神話,我們不得不問:神話和宗教信仰中的“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是否同義呢?
第三節“天”是什麼?
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提出,因為這是常識。
現代意義上的天,主要是一個空間概念,指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間。當然,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了天的許多內容,比如,天這個空間並不是沒有物質,它是由許多氣體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