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他內靠嬪妃,外靠翰林學士王叔文及著名計程車大夫韓泰、柳宗元、劉禹錫等人,試圖透過改革克服德宗朝因宦官專權而造成的弊政。改革觸及到了宦官的切身利益,當朝權閹俱文珍聯合其他宦官堅決反對。俱文珍先是想法讓順宗取消了王叔文進宮議事的權利,然後密謀把支援王叔文的唐順宗逼下臺。當時太子李純有意早登帝位,俱文珍等宦官與李純合謀,日夜聚集在順宗周圍,氣勢洶洶地逼其讓位。身體本來很差的順宗懼於俱文珍等人的逼迫,只得把軍國大政交給太子。俱文珍還不滿足,他把翰林學士召到金鑾殿,逼迫他們起草詔書,由太子即位,尊唐順宗為太上皇。只做了七個月皇帝的唐順宗就這樣被俱文珍逼宮退位了。
太子李純即位後,稱唐憲宗。憲宗之前政府實權在宦官手中,也就沒有產生政黨的條件。然而到了唐玄宗時代就出現了姚崇、宋璟、李林甫、楊國忠這些人;唐代宗時代出現了元載、楊綰;唐德宗時代出現了崔佑甫、楊炎、盧杞、張延賞、李泌、陸贄等人。不管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但都是有相當勢力的人,足以左右國家政治。同時的宦官,如楊思勗、高力士、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白志貞、竇文場、霍仙鳴等,雖然也有一部分權力,但是隻能牽制宰相行政,所以沒能夠取而代之。
從憲宗開始,到宣宗的四十多年裡,朝廷的內廷宦官與外廷宰相為執政而爭權,在對藩鎮及外敵是否採取武力制裁的問題上,牛李兩派壁壘相當之分明。
唐憲宗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在繼位後,開始對割據的藩鎮開展了一系列戰爭,使得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但憲宗的皇位是因為宦官獲得的,所以一直信用宦官,他的軍隊中有許多將軍是宦官,有些擁有很高的軍權。而憲宗自己也被宦官陳弘正殺害。
憲宗在位15年,唐穆宗李恆即位。在位期間荒於朝政,奢侈放縱,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再度背叛,直到唐朝滅亡。朝廷內宦官權勢日盛,官僚朋黨鬥爭劇烈。使唐憲宗的“中興”局面完全喪失。
穆宗在位4年,唐敬宗李湛即位。即位後,只知在後宮嬉戲,奢侈荒淫。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結權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導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動攻入宮廷的事件。後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
敬宗在位2年,唐文宗李昂即位。文宗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在位期間,朝臣朋黨相互傾軋,官員調動頻繁,政權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後起用李訓、鄭注等人,剷除宦官失敗,引發甘露之變。事後,文宗更被宦官鉗制,抑鬱病死。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中國曆代黨爭》第四章(6)
文宗在位9年,唐武宗李炎即位。武宗即位的過程,朝廷的情況跟文宗時代差不多。武宗最後死於仙丹中毒。
武宗在位6年,唐宣宗李忱即位。唐宣宗登基後,唐朝國勢已很不景氣,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農民起義,朝政*,官吏貪汙,宦官專權,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於改變這種狀況,他先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後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唐朝國勢有所起色,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使十分*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
宣宗在位13年,唐懿宗李漼即位。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懿宗是一個昏庸無能、奢侈無度的君主。他即位後,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政治十分*,藩鎮割據重新興起。他將唐宣宗中興的果實損耗殆盡。此時唐朝已無可救藥,病入膏肓,大*正在醞釀之中。當時賦稅刻薄,百姓無法過日子,於是出現人吃人的慘劇,百姓被逼得無路可走,只好起義。成為唐朝間接的亡國之君。
唐朝的風氣,內重外輕。京城的官出外做官不過是都督刺史一類,宰相出外便只能做節度使、觀察使等,都被視為降低官職調動。天下的人才一般都是集中在京城,但是京城並沒有那麼多的職位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才幹,這樣人才之間就出現了競爭,而競爭的結果,就是君子與小人水火不能相容,既然水火不能相容,也就自然會導致相互間打壓貶損,這時候如果遇到的不是一個明君,往往就是君子被排擠出局,而小人得到重用,小人得到重用後必然要報復,於是就成了黨爭之禍了。
唐朝的朋黨與漢末的鉤黨是不一樣的。漢末的鉤黨,它的主體是士君子,對立的一方是宦官。唐朝的朋黨,則雙方都是士大夫,確切的說是高門士族與寒門庶族之間的鬥爭。所謂“朋黨”,朋,古文鳳的象形字,朋本神鳥,鳳飛而群鳥從;古時以五百家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