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李輔國以國家大義勸說太子留下抗敵,太子遂與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輔國又勸太子迅速稱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肅宗為人性格懦弱,此刻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視其為左右臂,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把軍政大事都委託於他。
《中國曆代黨爭》第四章(4)
肅宗取玄宗而代之是戰時的需要。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長安。起初過著無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肅宗與李輔國都怕玄宗復位,因此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對玄宗步步緊逼。先是把玄宗喜歡的三百匹馬收回大半,僅留下十匹;然後強令玄宗遷到皇宮內宮,留下幾個老弱病殘之人伺候玄宗;又把對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監高力士流放,強令玄宗的親信官員陳玄禮致仕。這樣,徹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淒涼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肅宗曾數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輔國的阻撓而未成行,李輔國權勢之大由此可以想見。
李輔國大權在握,天下大事幾乎全決定於李輔國,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肅宗。為了更準確地瞭解朝中大臣的動向,李輔國還專門派幾十人負責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對於不順從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的訟案,並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李輔國權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皇帝都須經過李輔國的安排,皇帝的詔書也需要李輔國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見。李輔國出行時,氣勢之大無與倫比。出於對李輔國囂張權勢的敬畏,宗室貴人也以“五郎”尊之,當時的宰相李揆更稱李輔國為“五父”。也有一些正直之士不恥李輔國的行為,宗室李峴多次對肅宗陳說李輔國的違例行徑。肅宗雖有所警覺,但在李輔國的操縱下,還是把李峴貶官出京。一手遮天的李輔國企圖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舉遭到了宰相蕭華的激烈反對。李輔國懷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誣陷蕭華,並威逼皇帝用自己的親信元載取代了蕭華的相位,最終將蕭華逐出京城。
李輔國之所以為所欲為,還得益於與肅宗皇后張氏的勾結。張皇后與李輔國內外相應,控制政權。他們對不利於自己的人,無論是高官還是顯貴都是除之而後快。肅宗的次子建寧王李炎聰明過人,盡心輔佐太子廣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歡心。心胸狹窄的張皇后與李輔國多次在皇帝面前中傷建寧王,誣衊建寧王心懷不滿,準備謀害太子。昏庸的皇帝竟然下詔賜死建寧王。
李輔國與張皇后的狼狽為奸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但兩個都想大權獨攬的人是不可能永遠和平相處的。在肅宗病重期間,李輔國與張皇后終於在決定由誰繼承大寶的問題上發生了尖銳的衝突。李輔國支援太子李豫登基,而張皇后素與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劃越王繼位,以便於自己將來繼續插手政局。張皇后密謀殺掉太子,其陰謀被李輔國的同黨發現,李輔國等首先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衝進皇宮,抓獲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餘人。張皇后逃入重病中的肅宗寢宮,被李輔國抓住。肅宗因受到驚嚇而當天死亡。李輔國趁此混亂時機,將張皇后、越王及參與者一併斬首。太子李豫在李輔國的擁戴下即位,是為唐代宗。
代宗上臺後,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終於實現了他的宰相夢。李輔國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實際上讓代宗把軍國大事都託付於他。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但由於李輔國掌握軍權,代宗只得忍氣吞聲。 。 想看書來
《中國曆代黨爭》第四章(5)
宦官程元振對唐代宗也有擁立之功,但處處受到李輔國的壓制,因而產生了除掉李輔國的念頭。此刻他見代宗已有除掉李輔國之心,便不斷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狀。代宗得程元振之助,陸續解除了李輔國的一些職務,最終把他逐出了朝廷。此後不久,有個身份不明的刺客夜闖李宅殺死了李輔國,並將他的頭顱扔到了糞坑裡。這個欺壓皇帝、無惡不作的“老奴”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李輔國死後,宦官程元振專權,其驕橫情狀較李輔國竟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德宗貞元年間,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分別就任左、右神策軍中尉,從而把持了中央禁軍的統帥權。以典掌禁軍為基礎,唐代後期宦官權焰日熾,並上演了一幕幕逼宮弒帝的醜劇。
俱文珍是唐德宗後期重用的宦官。公元805年德宗去世後,因中風而半身不遂的唐順宗繼位。順宗不甘心受制於宦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