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3月初,當豪斯告訴勞合·喬治美國不能容忍英國艦隊更加強大時,英國準備讓步。瓜分德國艦艇的訊息在易激動、憎惡英國的美國海軍顧問的心裡敲響了警鐘。本森指出,無論按戰爭中的貢獻還是損失分配,英國都將得到最大份額。“今後,它惟一的海軍競爭對手就是美國,英國每製造或獲得一艘艦艇,頭腦中只能想著美國艦隊。”他堅信英國有信心主宰世界海域和世界貿易。
勞合·喬治想透過另一方法平息這個問題:艦艇可以分發,但英美必須沉沒自己的船隻。也許,不明智的是,他把這個建議依附在“相信我們不會展開互相抗衡的軍備競賽”的假設之上,否則英國就會獲得並保留分得的德國艦艇。提議背後隱藏著英國對威脅其海上霸權、不斷擴張的美國海軍的關注。1918年末,丹尼爾斯向國會提交了另一項主要建設計劃。公眾對此舉的正當性非常放心:這個計劃只是1916年計劃的延續或它僅僅是為了支援國聯;然而,在巴黎,本森堅定地說,美國不能停止,除非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勢均力敵。而英國政策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其海軍必須比任何國家的都強大,或最好比任何兩個國家的都強大。另一方面,英國明白它負擔不起海軍競賽;此外,他們不想把和美國的新關係搞僵。結果,他們向美國提議(勞合·喬治的建議最笨拙),要求美國海軍保證它不會超過英國。
丹尼爾斯親自來到巴黎緩和緊張局勢。他在日記中寫道,“總統希望我們詳細討論這個問題以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會談非常糟糕:英國海軍大臣沃爾特·朗對本森和丹尼爾斯說,“英國海軍至高無上的霸權不但對大英帝國的存亡絕對必要,而且關乎世界和平。”本森馬上接道,美國也有能力維護世界和平。他和他的英國對手羅西·威姆斯爭吵得如此之兇,以至於丹尼爾斯擔心他們會打起來。“英國海軍部認為英國有權利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海軍,我們應該對此表示同意。但對本森來說那就相當於叛國。”英國人威脅要反對國聯盟約中對門羅主義所作的特殊修正,而威爾遜認為這是保證國會透過國聯的必要條件。愚人節當天吃早餐時,勞合·喬治對丹尼爾斯說,如果美國繼續擴建軍隊,國聯將毫無用處。“他們已經停止建設巡洋艦,我們如果真的信任國聯也應該停止。”
最後,由於雙方都不願決裂,他們宣佈停戰。美國人許諾修改建設計劃(無論如何他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國會很難對付),英國人答應不反對修正案或國聯。雙方都同意繼續磋商討論問題,然而,他們對如何處理留在斯卡珀灣的德國艦艇依然有分歧。威姆斯對其下屬說:“我們希望看著它們沉沒,但它們卻是這場遊戲中的賭注。”令觀察家震驚的英美之間的合作被後來的“巴黎海戰”滋擾,並被德國賠款問題更加強烈地動搖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賠款(1)
為清償《凡爾賽條約》所強加的賠款,德國在兩次大戰期間貸款數額巨大。1995年,當重新統一後的德國同意支付貸款的利息時,對德和約的那個重大問題又掀起一絲微瀾。美國財政部駐巴黎代表、銀行家托馬斯·拉蒙特說:“賠款問題在巴黎和會麻煩最多、爭議最大、反響最強烈、最耽擱時間。”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賠款問題破壞了德國與協約國以及協約國內部成員國之間的關係。1919年,調停人員面臨的問題既簡單又複雜,說它簡單是因為,正如勞合·喬治所說:“必須有人出錢,如果德國不出,英國的納稅人就得出。但出錢的應該是造成損失的人。”複雜是因為這涉及到擬定賬單並計算出德國的實際賠償能力。一提到賠款就立刻會引發爭議。這些賠款究竟只是損失的賠償呢,還是一種變相的罰金以及對戰勝國戰爭開銷的補償?這些開銷裡包括未徵集的稅收和因入侵、死亡、破壞而造成的收入上的損失嗎?還有給###和遺孤的撫卹金?因主人逃亡而死去的動物?他們是德國對其戰爭罪行的供認嗎?同盟國各國都對這場災難性的戰爭負有道義上的責任嗎?
制訂最終協議的法國、英國和美國需求不同,觀點不同。美國奉行高度的道德路線,它自身沒有什麼要求,只希望歐洲人償還戰爭時的貸款;對歐洲人來說,只有得到賠款才能還債和重建。因此賠款清單上應包括哪些內容就至關重要,因為它關係到戰利品的分配。例如,法國損失最大,其次是比利時,但英國開銷最大。而且對於德國能賠償多少也有激烈的爭論。如果設得太高,德國經濟就會崩潰,不利於英國出口商;如果設得太低,德國就可以輕鬆逃脫處罰,並因此很快恢復,這又使法國人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