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男人的天方夜譚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風流短跑之神時空中的深情魯魯修凌駕於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穿越戀歌:上官與夏侯【HP】布萊克家族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英雄聯盟之玩家對戰強勢文化手冊特種兵張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學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裡的英雄傳奇四合院之剝奪一切暗區突圍之黑金指揮官當原神照進現實家養輔助投餵指南[電競]殺神快跑,你物件玩狙的在平行世界的她們很幸福四大名捕破案系列!

詭異、極度複雜等等。我在書中曾經引用過一句話,形容朱元璋“兼具大賢之厚朴與大奸之殘暴”。在這種東西潛移默化下的治國實踐、制度建設、在《皇明祖訓》中對子孫的嚴厲訓誡、帝國恪守所謂祖宗家法的政治文化傳統等等交織在一起,不但深深影響了有明一代的治理思想與行為,對後來的清王朝乃至我們的今天,其影響都稱得上至深且巨,堪稱六百年來第一人。

()免費電子書下載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在中國歷史上,明朝彷彿是專門為小人設計的一個朝代。在這個朝代裡,幾乎所有的人都活得七扭八歪,不像人樣。從宋濂、徐達、劉伯溫、方孝孺、于謙、戚繼光、張居正、李贄,甚至唐伯虎、徐文長……。王陽明不但生前活得鬱悶,身後,他的子孫們也不叫他省心。在那兩百多年的漫長歲月裡,我們幾乎找不到一個活得堂堂正正、神采飛揚的歷史文化人物!在這些史實中,我們差不多全部都能找到朱元璋那“大奸之殘暴”的影子。你曾經笑話我特別喜歡用“扼腕嘆息”這個詞。真的,讀明代史料越多,就越無法不扼腕嘆息。

劉:朱元璋極其討厭太監、宦官,可有明一代問題恰出在此一方面,是不是絕大的諷刺?先是英宗朝的王振,接著是憲宗朝的汪直。劉瑾便是在武宗朱厚照一朝得勢,禍國殃民。武宗之後,世宗繼位,曰嘉靖。嚴嵩此朝弄權,內閣獲得巨大權力,宦官弄權現象得以遏止。此後,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首輔漸露水面。水平高的首輔們爭權不斷,釀成明代中後期持續的嚴酷的###局面。居正之後,內閣的地位大為下降。不幸的是,熹宗時,魏忠賢勾結浙黨,捲土重來,為患深重(此朝幸有孫承宗和袁崇煥,與大清周旋,才保住北方邊境,否則多爾袞進京的日期可能不是1644年,而要提前十年)。書中很大篇幅寫到宦官為害朝政,但還是覺得有些遺憾:明代統治的許多問題正出此處,但書中於此缺少一種連貫,希望在此聽到你的辯解和考慮。

李:這的確是一個軟肋。我曾經猶豫過是不是專門闢出一章來寫這些宦官們。事實上,從鄭和開始,王振、汪直、劉瑾、錢寧這些大太監頗有些可寫的東西;好太監,比如萬曆、泰昌、天啟前期的王安,不但人品高,而且學養也深,就連高層士大夫們都十分尊敬他。的確如你所說,明代的太監是一個特別引人矚目的群體與政治現象。後來,兩個原因使我沒有這樣做:

其一,在《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中,我側重展開的是帝國制度之下,皇家與軍人之間的關係;試圖說明:在這種制度之下,軍隊與軍人在兼具國家的捍衛者和皇家的鷹犬這雙重職能的同時,也將是皇家心頭無藥可醫的永遠的痛。我們民族優秀而傑出的軍人,除了自汙,鮮有良好結局者。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而在《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中,我著力想要展開的是,在帝國制度之下,皇家與文人士大夫之間的關係。因此,才用了大量篇幅交待幾位士大夫階層的主流代表們的生前身後。而為了說明這一點,不得不把宦官們扯進來,否則會說不清楚當時的情形。於是,便陷入了一個寫作技術上的兩難境地:詳細寫,怕枝杈太多,沖淡了上述主旨;不詳細寫,就不幸被抓住了軟肋。

其實,我曾經有一個打算:用某一個朝代專門交待皇家與宦官之間的關係。不知能不能做好?也想請你不吝賜教。

第二個原因,則純粹是篇幅上的考慮,害怕篇幅太大,讀者會不耐煩。

劉:下面我要請教的問題比較複雜,說實話,提給你未必恰當,但淤積胸中,不吐不快。我先開個頭,是關於明代治權的分散與集中問題。

朱元璋開國之初,採取一系列措施,撤中書省,政務悉歸六部等等。朱元璋理政的特點之一就是專斷多疑,師心自用,這個大家都知道了。而崇禎帝勤於政務,有勵精圖治之心。但該帝確像其祖,專斷多疑,師心自用。這一開國一喪國,不正是整整一個輪迴麼?像是黑色幽默的經典段子,更像朱家天下的宿命——始於此,止於此也。有為,如太祖,留下那麼一套“祖制”;有為,如崇禎帝,最後喪國。奇怪的是,國,為何未喪在不理朝政的萬曆手上?反倒丟在思宗朱由檢的手裡?我隱約覺得,這個問題是理解晚明命運的節點,書中語焉不詳。對,你大概已猜到我的疑問,是有意為之,還是可以理解的疏忽?

李:或許兩個原因都有。

自從乾隆皇帝說出明王朝不是亡在崇禎皇帝,而是亡在萬曆之手這一段有名的評論之後,受到後世大體上的認同。事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賽爾號之戰聯穿越時空夏夜出逃企劃異想戀人喪屍王有什麼壞心思?親愛的,請叫我路人還無的世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