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是全系補考科目最多的人,可萬萬沒有想到,(二)班的一個同學居然報了九門,自從他上大學以來,每個學期都會出現不及格科目,他每個學期都要參加補考,但每次補考依然不能透過。以此估量他的話,等到畢業的時候,他將會帶著取而代之了畢業證的二十多門考試不及格的記錄離開學校。
補考報名的這一天,選課中心門口人頭攢動,諸路英雄紛紛匯聚於此,踴躍報名,大顯身手,此場景足以證明考試不及格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學生之中。
這次補考中,我完成預定目標,透過五門考試中的三門,成功率百分之六十,比較令我滿意。果不出所料,那個報了九門補考的同學依然一無所獲,但他並未因此心情沮喪,他已經到了債多了不愁,蝨子多了不癢的境界。
22補考過後,我極不情願但又不得不升入大學三年級。大三以後,基礎課變成專業課,難度降低了許多。原來是一個系的三個班同在一間大教室上課,魚龍混雜;現在改成每班獨立門戶,都是小班課,誰沒來上課或誰趴在桌上睡覺,教師一目瞭然,像我這樣無法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自然更注重平時成績的積累,所以我會以0。8的機率出現在某些課的課堂上,餘下時間被我用來睡覺、陪周舟和樂隊排練。當然,我不會把課堂上的45分鐘浪費在聽老師講課上面,我利用這個機會抄需要交的作業,或者看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好。
我一本本地看書招致了同學的好奇。每當我捧著一本小說倚在床頭的時候,一些四處遊蕩的同學便會來到我的床前問我在看什麼書,然後在我告訴了他們書的名字後離去,長此以往。我不知道他們樂此不疲地詢問我在看什麼書對他們有何意義,難道知道了我所看的書的名字就等於他們自己也把書讀了一遍嗎?如果是這樣,他們就太可笑了,我想他們甚至連書的名字也沒有記住。
為了避免這毫無意義的一問一答,我會主動把書皮展示給他們看,有的人看到我正在看《正義者》,便會自作聰明地說:“加繆,英格蘭作家。”對此我只有抱以“嗯”的一聲來結束他在我身邊的逗留。有的人會因為對一本書的名字或封面的好奇而將書從我的手中奪走,以每秒鐘50頁的速度翻閱,然後再把書還給我,我不理解他這樣做目的何在,對此我的辦法是包一個書皮,然而他們並沒有因為書的封面被掩蓋而對我所看的書失去興趣,相反,他們會產生更強烈的好奇心。
有一次我把書放在床上去食堂吃飯,當我回來的時候,見齊思新正在拆我的書皮,我問:“你丫幹什麼呢。”齊思新說他就是想看看被我用來包書皮的那張報紙,事後我也翻閱了那半張報紙,我認為上面唯一能夠引起齊思新興趣的就是右下角那條豆腐塊大小的廣告:XX醫院性病、面板病專科門診,中外專家全天24小時候診,竭誠為您服務。因為齊思新問了我去永定門怎麼坐車,而那座醫院恰好坐落於此。我將書包上皮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我的同學經常會隨手抄起一本書,然後將菸灰、瓜子皮、菜裡的辣椒、飯裡的蟲子等雜物留在上面。
看書並不能減輕我的苦悶,我只有在啤酒中才能找到一絲安慰。
我在大學裡結識了許多酒友,他們是我透過不同途徑在各種場合結識的,我與他們每個人在相識的那一刻,手裡無不端著一杯啤酒,然後我們在說一些稱兄道弟的話後,將那杯啤酒一飲而盡,這樣,我們便結為朋友。此後,我每個月至少要參加兩次酒友們的聚會,無不大醉而歸。
24許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在外面玩得汗流浹背地跑回家吃午飯,爸爸把我叫至飯桌前,端給我一個碗說:“喝點兒。”我雙手接過那個碗,看見裡面盛著深黃色的液體,一層白色泡沫浮於上面,晶瑩剔透,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我捧著碗迫不及待地“咕咚”喝了一大口,冰涼的液體順著我的腸道劃過,一股苦杏仁味剎那間傳遍全身,我為此痛苦又後悔地緊閉雙眼,爸爸夾了一筷子豬耳朵說:“吃口菜。”
媽媽在一旁數落著爸爸:“你又招孩子!”
那年盛夏中午發生的一幕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中,從那以後,我知道了我喝的那種液體叫做“啤酒”。
後來我上小學了,經常能夠看到一些人睡倒在路邊或是被人攙扶著而嘴裡卻不知道在胡言亂語些什麼,旁邊過路的老人們會面帶鄙色地感嘆道:“真沒出息,喝這麼多酒,都醉成什麼樣了!”
我卻不認為那些喝醉的叔叔們沒有出息,相反,我認為他們非常勇敢,竟然敢喝那麼苦的啤酒,而且都喝醉了,還口口聲地說:“我沒事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