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歷代君主都回避美貌,人們也常常把亡國的罪責推到女人的身上,“紅顏禍國”。但不容否認的是,君主們依然將美色作為他們畢生的追求,通常美貌是女人走進男人世界的第一通行證。
慈禧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顯赫的門第,但她有美色。她是憑藉著在一場名為“選秀”的選美“大賽”勝出後,被選入宮的。清朝名為“選秀”的選美是為皇帝、皇子、皇孫、親王和郡王物色婚姻的物件。它開始於順治朝,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為了保證滿洲貴族血統的純正與高貴,首先必須資格審查,只有八旗官員家中十三歲至十七歲的少女才能成為入選物件。審查合格,才目視選拔。應選之日,秀女們由神武門魚貫而入,至順貞門前“候臺”。太監按名冊順序引入,由皇太后、皇帝評選。通常是五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選閱,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再定期複選,複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優秀的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后妃的候選人;其餘的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咸豐二年恰逢選秀年,十七歲的慈禧,以滿籍道員之女,參加了選秀,結果被選中,封為“蘭貴人”。根據清朝的后妃制度,後宮的位號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八個等級,貴人只位於第六等。這就意味著進宮後的慈禧必須身處下層,去應對、去掙扎。
第二講 榮為貴妃(1)
咸豐年間修纂的《玉牒》中載:“蘭貴人那拉氏,道員惠徵之女,咸豐四年甲寅二月封懿嬪。六年丙辰三月,封懿妃。七年丁巳正月封懿貴妃。”
慈禧即將跨進的後宮意味著什麼?對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君主來說,他的後宮意味著六宮粉黛、三千佳麗、鐘鼎玉食。入則黃羅傘蓋,出則寶馬香車、僕從如雲。要不怎麼歷史上無數的人,寧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如項羽一樣喊出:“彼可取而代之!”
對於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來說,在前殿是君王,在後宮是主宰。後宮是他率性而為的樂園。而對於後宮的佳麗來說,這裡卻並非樂土。因為在這個超級大家庭裡,真正的男人只有一個,皇帝的雨露有限,不能遍施,而可以承露的女人又無所不在,於是人們為了爭奪皇帝的性愛而拼殺,擁有了皇帝的性愛就增大了生育皇子的機會,一旦皇子繼承了皇位,即可“母以子貴”。為了獲得和鞏固皇帝的寵愛,後宮不斷上演著一幕幕人間悲劇。南宋光宗寵愛皇后李鳳娘,可有一次回到宮裡後,無意間盛讚某宮女之手粉白異常。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光宗居然收到一個盛著這雙小手的食籃。失敗者或慘死,或深居冷宮,用孤獨埋葬紅顏,無聲無息中,與草木同腐。順治帝在十三歲時,在母親與攝政王多爾袞的決定下,迎取了莊妃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由於順治帝不喜歡這樁父母“包辦”的婚姻,在順治十年廢掉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將她移出中宮,降為靜妃,從一而終的社會準則,不允許她另擇他愛,可憐的博爾濟吉特氏,只能在冷宮裡艱難度日。還不到二十歲的她,生活已無幸福可言,她的生活狀況只能稱之為活著,不能用“生活”或“幸福而快樂的生活”來形容。
對於即將進宮的慈禧來說,後宮處處瀰漫著濃濃的血腥之氣,這一點她不可能毫無所知。慈禧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了:在未來的日子裡,擺在她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是竭盡其所能,獲得皇帝的寵愛,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二是聽任命運的擺佈,很有可能成為後宮傾軋的犧牲品。
剛剛入宮的慈禧面臨著極大的競爭壓力。與她先後入宮者共計四人:貞嬪、雲嬪、蘭貴人(慈禧)、麗貴人。
貞嬪,鈕祜祿氏,咸豐帝即位之前就已入藩邸,登基後立刻由貞嬪晉封為貞貴妃,一個月後被立為皇后,是什麼原因使她入宮後就獲得如此的厚愛,歷史缺乏記載,但由偏愛轉而頗受重視是順理成章的判斷。雲嬪是咸豐帝在藩時的侍妾,她比較瞭解咸豐帝的習性。麗貴人,容貌和體態都是佳中更優者。除此而外,民間傳說圓明園裡還藏有美女,名為“四春”。我們不知道慈禧宮中生活的細節,但在咸豐四年,也就是她入宮兩年,慈禧獲得了咸豐帝賞識,由蘭貴人晉升為懿嬪,這一轉變讓我們相信:慈禧贏得了皇帝的歡心;從慈禧後來對身邊人的回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她為贏得皇帝歡心所做的努力以及由此而招來的“同行”的嫉妒。她曾對身邊人自豪地說過:
咸豐的第一位皇后——孝德顯皇后“入宮後,宮人以我為美,鹹妒我,但皆為我所制。”
從她頗為得意的表白中,我們不難看出她成功的秘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