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第一,與中國封建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有關。在中國封建社會,除了一些特殊的歷史階段女人擁有比較高的地位外,如唐朝,大多數的歷史時期,中國的女性深受社會的歧視和壓迫,在男人獨斷乾坤的世界裡,女人永遠是男人的附屬,“夫為妻綱”。所以出嫁以後的女人的名字沒有任何意義,丈夫的姓氏加上自己的姓氏就成為公認的稱謂,如“錢王氏”,“鄧劉氏”等,閨中小名常被隱去。
第二,為了避諱。歷史上與君主或尊者的名字音同、音近的字都要避諱,更不能直呼其名。所以,正史中只有她的尊號,如懿嬪、懿妃、慈禧太后等稱謂,而沒有名字的記載。
可是,我們卻在清末的多種小說筆記中發現,入宮前的慈禧常常被稱為“蘭”、“蘭兒”或“玉蘭”,認為這是她的閨中小字,直到今天依然在文學作品中,甚至相關歷史傳記中被普遍採用。之所以眾口一詞,大概源於她被選秀入宮,初封蘭貴人。“蘭”字十分女性化,自古至今多被採用為女孩兒的名或小字,於是“蘭”就從官式名號,變為她的名字。
慈禧屬於滿洲鑲藍旗,屬於八旗中的下五旗。八旗分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正黃、鑲黃、正藍(多爾袞時改為正白),歸皇帝統領,待遇高,屬於王牌軍;其餘為下五旗,待遇低,屬於雜牌軍。鑲藍旗即屬於下五旗。慈禧出生時他的父親正在京城的吏部做一個只有八品大小的官——筆帖式,一個文職小官,直到咸豐二年才升為四品的道員。她的家庭出身充其量是一個一般旗籍官員的家庭。
從惠徵做官的履歷中我們知道他曾在北京、山西、安徽為官,那慈禧出生在哪裡?道光十五年(1835)慈禧出生,依據檔案推斷,他的父親惠徵應在京城做筆帖式,如此說來,慈禧應該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近一時期,一些學者在第一歷史檔案館儲存的《宮中雜件》第一二四七包中,發現了一份用大紅紙寫成的“排單”,即清朝皇帝選秀女的名單。其中有咸豐五年(1855)慈禧的妹妹被選為秀女的記錄(慈禧的這位妹妹後來成為醇親王奕的福晉,光緒帝的生母),也進一步證實了她是北京人。相關內容如下:
鑲藍旗滿洲,恩祥佐領下,原任道員惠徵之女,年十五歲。
辛丑七月二十八日戌時生。
納(那)拉氏
原任員外郎吉郎阿之曾孫女
閒散景瑞之孫女
原任副都統惠顯之外孫女
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檔案材料末尾“西四牌樓劈柴胡同”的地址,應是慈禧一家自曾祖父以來的老宅,即慈禧的出生地。按照京師八旗分城居住的規定,乾隆三十五年(1770),鑲藍旗滿洲都統衙門在阜城門內嘉寺衚衕。劈柴胡同距內嘉寺衚衕很近,屬於鑲藍旗的慈禧家人理應住在這一帶。
關於慈禧身世的種種說法,乍聽起來真讓人無所適從,我個人認為,還是“北京說”的論據更加充分和可信。因為名人筆記或口碑傳說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認定歷史史實,檔案更具權威性,更有歷史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就可以為慈禧填寫一張現代意義的履歷表。姓那拉氏性別女民族滿出生
年月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籍貫滿洲葉赫(今吉林四平)家庭出身普通旗籍官員家庭住址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為什麼在慈禧的身世問題上會出現如此的分歧?
第一,是名人效應。慈禧的一生與晚清的歷史相始終,人們都試圖從這位赫赫有名的聖母皇太后降臨人間的第一個驛站起,追根溯源,探錄她的思想、性格形成的脈絡和源泉,探錄她成長過程中的偶然和必然,以解開發生在她身上那些給一個民族帶來過深刻影響的許多歷史之謎。
第一講 選秀入宮(4)
第二,關於慈禧出生地等問題確實缺少直接的文獻記載,即使學者發現了她妹妹的選秀排單,也只能作為輔證,因為沒有發現能夠揭開這些謎團的確證,為各種各樣撲朔迷離說法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怎麼就入了後宮成了咸豐帝眾多后妃中的一個?皇帝選擇后妃的標準是什麼?
首先,是門第。怎麼也應該是王公大臣的千金,這才門當戶對。就像皇太極娶了科爾沁親王貌美如仙的女兒為貴妃,也就是清初的孝莊太皇太后,這才門第相當,而不是王子娶灰姑娘。
其次,是美貌。似乎只有傾城之美,才堪與皇帝相匹配。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