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達那裡的三千多名戰士幾乎無不傷痕累累,意志消沉。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是充滿敵意的當地勢力:
例如根基牢固的地頭蛇崑崙派。當然,更直接的威脅仍然來自元廷,此時忽必烈已經派遣玉昔帖木兒取代了作戰不力的伯顏,玉昔帖木兒率大軍進剿崑崙山,雖然元軍攻上光明頂的可能不大,但僅僅是圍困已經足以給明教造成斷絕補給的困境。這一小小宗教勢力的滅亡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此時,海都和都哇在中亞再次舉起叛逆的旗幟給明教以喘息的機會。由於西北叛王在東突厥斯坦的進攻,元軍不得不臨時將圍攻光明頂的軍隊調到千里之外的塔里木河流域,去抵抗反叛者的入侵。這一臨時的抽調竟成為了一去不復返。直到1304年雙方簽訂停火協議為止,元軍與西北叛軍在中亞進行了十二年的拉鋸戰,無暇再顧及龜縮在崑崙山中的明教徒們。明教趁機坐收漁人之利,迅速恢復和鞏固了自己的力量。一勞永逸地摧毀明教的最佳時機一去不復返了。
忽必烈死後,成宗鐵穆耳維持了十一年相對平靜的統治。1307年,鐵穆耳駕崩後,帝國因帝位繼承問題陷入了長期的中衰和不時的內戰,二十五年中先後換了八個皇帝。漢文化對帝國中樞的滲透相當緩慢,但是各種高階的奢侈享樂卻已經侵蝕了本來質樸的草原兒女們。
帝國的統治機構日益腐敗,對其治下人民壓榨的程度日益增長,但實際控制能力卻不斷減退,此消彼長之下,各民族的起義也此起彼伏。被列為最下等的南方漢人的抵抗運動在經過二十年的低迷時期後,再次逐步走向高漲。這對武術界權力格局的結構性演變,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在絕大多數時代,江湖世界和帝國權力之間有著深刻而尖銳的矛盾。我們在第一章中,曾經簡要指出過這一矛盾的根源所在。在這裡,我們只需要補充:這一矛盾並非必然爆發為激烈的衝突,當雙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