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黨的朋友。若干年後,他成了國民黨的左派首領、進步的民主人士,成了共產黨的好朋友,這是後話。
李濟琛的部隊集結於梅縣附近。當發現起義軍越過大埔、三河壩直趨潮州時,便把其進攻方向由梅縣轉向潮汕。陳濟棠奉李濟琛之命,指揮東路軍以一部進佔豐順城,主力進佔湯坑。
黃紹竑奉李濟琛之命從背後圍追起義軍。錢大鈞指揮的右翼部隊切斷了起義軍的退路。
起義軍兵分兩處,兩處都是易攻難守的地方,而且眾寡懸殊,陷入被動地位。守在潮州的勇士們中間就有粟裕。
戰鬥打響,雙方在湯坑附近發生激戰。起義軍擊潰敵軍的一次進攻,從俘虜口中得知敵軍的大部分兵力在圍攻潮州。賀龍急令周逸群指揮潮汕衛戍部隊死守潮州,並調兵遣將增援潮州。
戰鬥非常激烈,賀龍、葉挺的指揮部不得不經常轉移。每轉移一次,就有炮彈打進原來的指揮部。後來潮汕一帶民間傳說賀龍有神靈相助,炮彈不能接近。
雙方彼此衝鋒各數十次,形成拉鋸戰。
9 月30日晨,起義軍陷入重圍,彈藥消耗殆盡,人員傷亡嚴重,不得不退出戰鬥。敵軍傷亡更大,已無力組織追擊,也不得不退出戰鬥。
起義軍退到揭陽,賀龍把三十支槍和九千發子彈送給當時的中共揭陽縣委。他說:“願南昌起義的槍在各地都能打響。”
起義軍投入潮汕戰鬥的兵力是六千多,撤出潮汕時僅存二千多官兵。這二千多官兵是南昌起義的部隊經過幾千里轉戰之後倖存的精華。用“火種”
二字形容他們或許並不為過。粟裕就是這二千多官兵中的一員。
撤出潮州,東渡韓江,向饒平方向前進。到了饒平,陳毅率領的從潮汕撤退下來的隊伍與朱德率領的十一軍二十五師、九軍教育團會合在一起。朱德和陳毅率領隊伍向閩贛方向作戰略轉移。
隊伍經饒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豐,到達南康、大庾地區。
從饒平出發時,起義軍的處境非常險惡。敵人又糾集了四萬多軍隊,圍攻僅有兩千五百人的起義軍。而起義軍是剛從各個方面會合起來,在嚴重的失敗打擊之下,組織上和思想上相當混亂。這時,與周恩來等領導的起義軍總部已失去聯絡,在部隊中的最高首長就是第九軍軍長朱德。
用粟裕後來的話說:“在當時條件下,能脫離險境和儲存力量就是勝利。”
朱德和陳毅率部急行軍,於10月中旬到達閩贛交界的武平。國民黨錢大鈞的一個師窮追不捨。起義軍在武平立足未穩,錢大鈞部即追至武平。起義軍不得不在武平打一場退卻戰。
在武平,粟裕第一次負了傷。
朱德指揮起義部隊打退了敵人的兩次進攻,隨後命令粟裕所在的警衛排佔領武平城西門外的山坡,掩護大部隊轉移。
敵人進入武平城,追出西門。
警衛排奮力阻擊,敵人紛紛潰退回城裡。
完成任務,警衛排追趕大部隊。
起義軍向西北行十多華里,到石徑嶺附近,於懸崖峭壁之間有一個隘口,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反動民團在起義軍到達之前佔據了這個隘口。
朱德指揮隊伍疏散隱蔽,爾後帶幾名警衛戰士從長滿灌木的懸崖陡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敵人側後發起攻擊。敵人才驚恐而逃,起義部隊順利透過隘口。朱德站在一塊斷壁上,手握駁殼槍,指揮後續部隊。
接著,朱德令粟裕他們一個排掩護主力撤退。當他們打退了追擊的敵人後去追趕部隊時,一顆子彈從粟裕的右耳上側頭部顳骨穿了過去。他覺著受了猛烈的一擊,就倒了下去,身體動彈不得,但心裡倒還明白。他依稀聽見警衛排長說:“粟裕呀,我們不能管你啦!”
排長卸下粟裕的駁殼槍,帶領全排戰士走了。
粟裕稍能動彈時,身邊已空無一人。他覺著渾身無力,爬不起來。
無論如何要趕上部隊!一一他想。
粟裕以驚人的毅力站了起來,可是,身子一晃又跌倒了。
粟裕是位頑強的英雄漢,站不起來,他就順著山坡往下滾,然後艱難地爬到路上。
當幾名追趕大部隊的起義戰士沿著山邊走來時,他們幫助粟裕爬出水田,替他包紮好傷口,攙著趕上了部隊。
山區10月,已是涼氣襲人,起義軍的官兵們還穿著“八一”起義時發的單衣,幾個月來轉戰幾千裡,身上的衣服已破爛不堪,鞋子也早已穿爛,他們既沒有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