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楊震隨口應付了他們一陣後,這些人又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他們此來的真實目的——竟是要把名下的田產都掛到楊晨名下。即便對箇中情由依然不甚明瞭的楊震,此時也知道必有內情,天下可沒有百吃的午餐,他索性以自己不敢做主為由把這些所謂的親友都給打發了。
之後一天多時間裡,楊家門前的客人總是絡繹不絕,有送禮的,也有送地契田產的,甚至還有想賣身為奴當楊家奴僕的。對此,楊震自然都暫時拒絕了,同時他心裡也不禁感到奇怪,怎的兄長一中舉就不斷有人送東西上門來呢?
這就要怪他終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了,他還不能明白中舉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於家族有著多麼巨大的影響。
一旦你中了舉,就有了終身考進士的機會,這只是楊震所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是,大明朝不但進士可以當官,舉人也一樣(只是少些罷了),也就是說中舉之後你就有了官身。而有了官身,官員該有的一切福利待遇你自然也就能夠享受到了,不但社會地位遠超常人,還可以減免你所持有的大量田地的賦稅以及家庭內不少人的徭役和人頭稅。
後面兩項對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人來實在是極大的負擔,多少人因為天災加上不曾減少的田賦而家破人亡,多少人因為要服徭役而受官府的盤剝,最終家道中落。而這一切,只要你投靠到一個舉人門下,就一切都不再成為問題。
這便是明朝這個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給舉人及以上的人的優厚待遇,也是為什麼每年會有這麼多人參加科舉,全國有數十萬人皓首窮經寒窗苦讀的原因所在。一旦你考中了,那詩裡所寫的黃金屋、千鍾黍就都將是你的。
後世的彩票中了大獎或許能讓你一生無憂,但和這個時代的中舉比起來,那些錢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是可以保證起碼兩代人富貴的。那些自身無法考中的普通人為了擺脫壓在身上的賦稅勞役,就會想方設法投身到這些中了舉的老爺門下,雖然田契改了名字,他們每年都將給舉人送上一份不菲的租稅,但和要交給官府的以及被官府盤剝為難所付出的相比,這實在不值一提。
至於賣身為奴,雖然名上不好聽,卻也有很大的實惠。不但可以免去苦役,說不定還能借著舉人老爺的身份得些好處呢。畢竟舉人家也用不了太多僕從,他們事實上還是自由的。
這也正是如今大明朝土地兼併嚴重,朝廷收入不斷減少,人口看著也不斷少下去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個時候的楊震目光還沒有這麼長遠,甚至連這些人為何有此表現也是在請教了衙門裡的人後才得知的。不過在一陣嘆息後,對此他也難說該怎麼辦才好,只有等著兄長回來再說了。
在又等了幾日,到九月底時,楊晨才在幾名公差的護送下回到了江陵縣,這卻是鄭方對他的特別照顧了。
而在楊晨回來的訊息一傳出,比獲知他中舉訊息時更多的“親朋好友”上了門來,有他的同窗來道賀的,更多則是那些想攀關係之人。楊晨對此倒是早有準備,以自己剛回來還沒有進一步的打算,以及這些事情還須透過衙門處理並不急於一時的理由把眾人再次打發走了。不過以這些人的熱情,想來過不了幾日還是會上門來的。
在忙活了好半天后,楊晨才終於和楊震關上院門,兄弟二人相對一笑,後者就也是一拱手:“給大哥賀喜了,您終於中了舉人。”
“是啊,真是不容易哪。”楊晨展露出開心的笑容來:“原以為我都不能參加本科鄉試了,卻不想峰迴路轉哪。這一切,也多得二郎你吶。”
“大哥,你我兄弟,過去的事就別提了吧。”
“說的也是,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我們該向前看才是。二郎,在知道我中舉後,我已有了決定,我想參加本科的會試。所以……”
“大哥要去北京?”楊震見兄長一副有些為難的模樣,就替他說了出來。
“是啊,春闈是在明年二月,從路程上算,我下個月就得啟程。但是如此一來,你我兄弟又要別過了。”
“大哥你是去做正事的,豈能以我為念,兄弟我也長大了,現在更是縣衙的副都頭,自己照顧自己還是可以的。”
“哦,你竟當了副都頭?”楊晨略感驚訝,忙詢問其中原由。楊震也不隱瞞,就把自己這段時日在江陵縣衙的事情都說了,直聽得楊晨嘖嘖稱奇,同時也心下大慰,自家兄弟終於有出息了,那他這個兄長更可以放心去京城參加科舉。
“不過只在衙門裡當差卻不是長久之計,這畢竟不是正經出身。”在有了身份後,楊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