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MSLR 之後就不會維持太久。每個經過MSLR 洗禮後的業務代友,都會帶著一份極詳細的行動計劃離開。“好了,你必須在10 天內知道競爭廠商的合約什麼時候到期;而在30 天之內,我們希望這6 位客戶都能來此聽簡報。”這佯說完並不是就此算了,然後一切再回復原來的模樣。我會確使自己在90 天后再回來檢驗、跟催他們的行動。
如果你不想做跟催的動作,就不必勞煩運用MSLR 了。這就好像發現了一種治療癌症的方法,但卻從來不運用一樣。
面對現實的工具有些時候,踉催的動作必須馬上發生。例如有一次,某個業務代表因承受不了MSLR 的過程而心慌意亂,我不得不把原本的客戶分析轉變成工作生涯輔導。而由於在工作與個性中有太多空白無法銜接,使得問題最後發展成:
“這是不是適合你的工作?”這名業務代表在離開會議後,也不屈不撓地試著面對這個問題,但他很快就瞭解到,這樣的工作實在是超過他的能力。幾個星期後他回來找我,並且說:“法蘭克,我試過但卻沒有辦法。我想我應該開始找別的事做!”我告訴他,他的判斷是正確的,而且應該花一整個月去尋找更合適的工作。
身為經理人及領導者,保護屬下下去面對現實並不是在幫助他。MSLR 是一個很有用的“面對現實”工具,最終會使他們瞭解自己的真實處境。
但是有時候光“瞭解”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接受事實。有個手上握有幾個大客戶的業務代表,在分析客戶後,終於“瞭解”他的表現其實遠低於我認為他可以達到的,因為他有大客戶。這樣的結果他可能很難接受,因為他曾經加入“總裁俱樂部”幾次,而且總是超越目標,賺取不少獎金。
MSLR 讓我確定他其實是坐在金礦上,但卻沒有讓金礦變成成堆的金條,只是做了一丁點開發而已。他並沒有在客戶(許多全國性的大客戶)上做深入的開發,而這種開發的收益實在是顯而易得的。我直接告訴他這個想法,雖然我知道自認是全區超級營業員的人不會輕易接受這個事實。
如果沒有進行MSLR,我可能永遠沒有足夠的資訊去做這樣的判斷。從書面報告來看,他的業務數字的確表現良好。但這就是書面報告的問題所在,你會失之偏頗地看待某一項數字,拿今年與去年做比較,或是拿不同的區域來比較,最後下了一個錯誤的結論。每一位依靠公文報告的主管都冒著相同的風險。
就像個外科大夫一樣,你必須將手掌貼在病人的胸口,才能探知病情。
問該問的問題,處理該處理的事,即使必須請更資深的主管出面,也在所不惜。
“你怎麼會不知道?它已經成為你的客戶有好幾個月了。讓我們現在拿起電話來問他們。”千萬不要這樣做,它會迫使你的業務人員下不了臺。我們的目的只是要使客戶及業務人員發揮最高潛力。我很少會拉大嗓門說話,因為更有效的說法是:“你可以做得更好。”指出他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實基礎,再接著暗示(明示也無妨)道:“我在這裡協助你。”如果你不具有這樣的背景及技巧正確地評估情勢,並協助這名業務代表,那他才該是經理,而不是你。
經過這樣的談話之後,如果你得到的回答是“我不能做得更好”,或者“我不需要你的協助”,身為主管的你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決定,或許改變勢在必行。
以前述的那個狀況為例,我就直接去拜訪該名業務代表的客戶。因為每當考慮到該市場區域的結構,我就覺得那樣的業績表現代表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會不會是市場太大?或是客戶組合不對?還是我誤估了潛力?
結果我發現,至少有三家客戶——其中一家是個大型鋼鐵公司,對這名業務代表沒有信心。他們雖然還不至於討厭這名業務代表到希望他被炒魷魚的地步,但就是不喜歡和他做生意,而且他們對反映不滿的意見也有些遲疑。
即便他的客戶關係一直瀕臨掙扎邊緣,但這幾位客戶夠大,而且大到僅此三家就夠讓他舒服地過活。
再進一步觀察後,我發現競爭者的機器在這兩三年之後,竟然還在該名業務代表所負責的市場上——它們早就該消失了;同時我們該提升的產品,也沒有做重大的提升。
大型客戶是整個銷售組織的基石,我們必須機警且積極地維持與他們的關係。我所提到的這名業務人員,是主要客戶業務小組的主要客戶業務代表(這是施樂特有的作風:分開大客戶及小客戶,避免將它們混在同一個組合裡),我不會袖手旁觀,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