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還伴有口乾、口渴的情況,可以服用加味逍遙丸、明目地黃丸,如果沒有口乾、口渴的情況可以服用逍遙丸、柏子養心丸、八珍顆粒2袋和三七粉1瓶(同仁堂所產效佳)。日常生活中建議多服用大棗養血,多按摩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風市穴(直立,手下垂於體側,中指尖所到處即是)以及陽陵泉穴(位於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2。外面天熱問:我的叔叔今年70歲,上腹位置體表溫度特別冷;有很嚴重的溼重以及便秘,請問有什麼問題?有哪些穴位可以用?
答:上年紀的人便秘多是因為氣虛無推動之力造成的,對於有溼重又有便秘的老年人來說不宜吃寒涼的瀉藥和通便的藥物來解決便秘問題,可以服用參苓白朮丸,每次吃一袋,一天吃三次,飯前空腹吃。參苓白朮丸可以健脾胃之氣、增加推動力,還可以利溼、排除濁氣。吃藥的同時,還可以按摩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和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來調整脾胃,去除溼氣。
當心無意識的緊張也會“偷走”你的陽氣
老子說:“摶氣至柔,能嬰兒乎”,就是說要學習嬰兒的先天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是不會生病的。應該說,病都是後天形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越來越理性,七情六慾也逐漸增強,潛意識會形成自我保護系統,時刻警惕外在環境中存在的危險和安全隱患。時間長了,人就會陷入習慣性的緊張中,也就是無意識的緊張。在這種狀態下,人消耗的就不僅僅是體力了,還有陽氣。
《黃帝內經》:“氣血沖和,陰陽調順,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有句俗語叫“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什麼小牛不怕老虎呢?因為小牛剛剛出生,還沒有防護意識,不知道危險為何物,自然誰都不怕。人也是一樣,在嬰兒、幼兒時期,人的意識還處於混沌狀態,身心都是放鬆的,除非遇到外界的刺激時會有本能的緊張反應,外界刺激結束後,身體就會恢復放鬆的狀態。隨著年齡的增加,閱歷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累計,我們會漸漸的對生活中存在的隱患和危險產生警惕心理,潛意識會形成自我保護系統,久而久之,人就會進入無意識的緊張狀態。
很多患者在就診的時候,肩部一直聳著,這就是典型的無意識緊張。人若長期處在無意識緊張中,肩部就會不知覺的聳起,氣機上浮,鬱結在胸膈部分,虛火上升,耗費陽氣,產生胸悶、心煩、易怒、頭暈等症狀,嚴重的還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頸椎病、高血壓等病變。
前些天有一位病人來看病,她告訴我總覺得身體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吃了不少藥,症狀都不見緩解,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非常緊張。透過觀察,我發現她一直聳著肩膀,透過細緻的詢問,我才知道,原來她在家帶外孫,小外孫今年剛一歲半,正是活潑好動的時期,一會兒去廚房摸摸刀叉,一會兒去冰箱摸摸插銷,沒有靜下來的時候。老太太怕外孫受到傷害,整天提心吊膽的跟在後面,一眼看不見都會精神緊張,時間長了感覺很累,但又不好跟女兒說,因為女兒工作很忙,只能自己支撐,時間長了,就感覺渾身不舒服。對於她這種情況,我用了道家醫學中一個叫做“遍山尋賊”的手法,按壓她的三陰交穴,患者覺得十分痠痛,這說明她體內有氣機淤阻。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會的聚合點,是能調節心情的穴位,適合所有經常處在無意識緊張狀態的人。
01 陽虛質:熱量低,要。。。
l米l花l書l庫l ;http://www。7mihua。com
明白了無意識緊張會致病、耗陽的道理後,我們就應該學著讓自己放鬆下來。但根據這些年的診療工作,我發現放鬆竟然成了現代人最缺乏的本能。很多人以為自己放鬆了,但在我看來還是緊張的,因為他的雙肩還是聳起的,肩頸部是人體平衡的“開關”,雙肩緊張,全身就都緊張,可以說,雙肩是人體緊張情緒的反應器。人如果不會放鬆肩部,就無法真正的放鬆。
肩部有一個重要的穴位“肩井穴”,“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有很好的降氣作用。按摩“肩井穴”可以使氣機沉入小腹,人會感到從內至外的放鬆。具體按摩方法是:左手食指壓在中指上,按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